为了建成主教座堂,苏神父省吃俭用,每次都会把所有攒下来的钱悉数交到谢博思神父手中,填补建堂用款,然后再继续积攒和奉献。
肋未纪所记载的上主的这些话,包含圣经中大禧年的基本原理,为亚巴郎的子孙来说,也正符合他们的觉察:他们是应许之地的旅客和朝圣者。
她是一个虔心敬主的人,平常早晚课、玫瑰经、圣母祷文、慈悲串经从不缺,读圣经、拜苦路都是她喜欢的事,如今病情加重,虔心祈祷更是她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一星期后,病情并没缓解,相反更加严重。
领先后如饥似渴地学习《圣经》;严寒的冬季,不顾病体的衰弱,只身主动从东阳农村来榆次大堂参与圣诞弥撒,妥善地准备灵魂。几个月后,走完了人生旅程。三弟是有福气的人!
程修女是以色列圣经学院的中国修女,服务于圣母无玷圣心孝女会,现居住在以色列,甜美可人的程修女成为大家圣地的领队导游,她带领整个团队亲临主耶稣走过的道路,大家与程修女彼此间也因着拥有共同的信仰而倍感亲切。
为此,我进一步对照学习了圣经,感觉他们在上述问题上对圣经的理解是妥当的;在安慰病患、祷告求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也为我们执行天主是爱的教导提供了可借鉴之处。现就圣经上有关教导与大家分享,请批评指正。
据圣经《多俾亚传》记载:一天晚上,义人托彼特沐浴之后,就靠着庭院的墙睡下,此时鬼使神差,墙头小鸟的粪便不歪不斜落到了他的眼睛里,即刻起了一层白膜,从此双目失明。托彼特向上主祈祷,求天主垂怜!
耶稣提到两段圣经章节:一段讲述厄里叟先知时代的奇迹,叙利亚人纳阿曼的癞病获得医治;另一段讲述厄里亚先知前往漆冬匝尔法特的一个寡妇那里,使她免于饥荒。教宗解释说:「当时,癞病人和寡妇都是边缘人。」
此外,《青年教理》在书页两侧,提供一系列的补充材料,包含图片、扼要的词语定义、圣经引言、圣人与信仰导师们的佳言摘录,也有来自非基督徒的名言。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教会对青年教友的教会婚姻道德教育不够,没有按梵二精神加强对圣经和教理的深入学习,忽视了对中青年一代教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