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年,奥诺利奥三世教宗派遣方济各会士到欧洲、直至摩洛哥传教。1219年,方济各获准前往埃及同穆斯林苏丹见面。教宗特别强调了圣人生活中的这段经历,即基督信仰与伊斯兰对话。
贝尔格里奥教宗的这些理想,响应了欧盟之父舒曼(RobertSchuman)和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这两位先人对欧洲的愿景;其中,若望保禄二世坚决捍卫这片大陆的基督信仰根基。
他说,“圣保禄的宣讲全都以耶稣和祂的复活奥迹为中心”。对于“试图按照遵守戒律和传统来度信仰生活”的迦拉达人,保禄提醒他们:“主的死亡与复活才是救恩和信仰的核心”。
罗马帝国皇帝泰奥多西奥(Teodosio)曾委任他不少公职,在一些重要的葬礼中发表重要的讲道和演说,也致力于撰写神学著作。
在天主的新意、道成肉身奥迹面前感到惊讶,这是“内心被唤醒的第一个动作”,以便朝着耶稣的圣诞迈进,“怀着一种强烈的希望跨过禧年圣门”。
在他们心中恐惧,充满困惑时,祂向他们揭示逾越奥迹的意义:即按照天父永恒的计划,祂必须受苦并从死者中复活,为能带来悔改与宽恕(参阅:路二四:26、46~47)。
(【英国】勃朗宁《斯特拉福德》)范仲淹屡次三番拒绝诱胁,不怕威胁,千秋正气,一介孤标傲世,坚守良知良能,彰显了一个文人灵魂的高洁和纯正!“当你还活着,气息尚存的时候,不要让任何人支配你。”
中国期待着自己的托克维尔,也期待着自己的马克斯•韦伯。
在家庭中必须有爱的勇气(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7月6日牧灵访问拉丁美洲的第2天上午,在厄瓜多尔瓜亚基尔的洛斯萨马内斯公园主持弥撒圣祭,上百万信友向他表达了深情厚谊。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解释圣枝游行的意义说:这是走向巴斯卦大众节庆的路程,是纪念选民从埃及的奴役中获得自由,是最后终将得到释放的希望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