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基督徒的生活绝非「信步闲逛」。「谁若想要祈祷,就必须谨记信仰并不容易,有时会陷入几乎全黑的状况,没有参照点」。在《圣经》里和教会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伟大的祈祷者「安逸」地祈祷。
此外,在对话、修和、包容及参与的行程中,应“让人相信基督徒团体是可靠及可信赖的伙伴”。也需与其它教会的代表、与公民社会的组织和民众运动“更新关系”。
教宗说,他曾多次指出基督徒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两个障碍,这障碍能阻止一个人成为真正为天主和他人效劳的仆人。首先是对“权力”的欲望。
社会幅度对基督徒而言极其重要,这使他们关注公益,而不是私人利益。”
教宗并强调,“基督徒不低估痛苦的严重性”,在考验中“仰望上主”,对祂怀有依恃之心,也为受苦的人祈祷,“举目望天,双手却总是伸向大地,以便具体地为近人服务”。
当基督徒不自我中心、不将自己放在一切事物的中心,并将自己的生活朝向“将要来到的主”及祂的人民时,便能找到真正的平衡与意义。
(《父亲的心肠》宗座牧函,2号)教宗勉励每位基督徒对照大圣若瑟的父亲之爱,询问自己是否接受上主的温良和慈爱,让祂将我们转变为也能给予爱的人。
这一天将开启“受造界时期”,一直持续到10月4日圣方济各瞻礼日:“这是众基督徒共同祈祷及照料我们共同家园的特别时期”。
今天有多少基督徒去找巫师、找算命师,视之为天主的声音。”耶稣告诫我们“不要受欺骗”。
教会和众多秉持基督徒精神的组织,多年来一直在救助国内流离失所者的第一线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