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感恩(圣祭)礼仪(Liturgiaeucharistica)72.基督在最后晚餐中制定了逾越节的“祭献”(sacrificium)与“圣筵”(convivium),藉此使十字架上的祭献得以在教会内继续临现
基督死而复活的逾越奥迹,启示了基督徒死亡的意义。因此,我们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基督身上。那在基督耶稣内去世的基督徒是出离肉身,与主同在(格后5:8)。
在耶稣身上,特别是在祂的逾越奥蹟内,可以完全认出禧年更深层的意义。当教会以基督之名宣告一个禧年,我们所有人都受邀去经历一次恩宠的奇妙时刻。
这样,凡切望以圣洁的身心、迎接主的逾越节的信友,更该努力获得这项恩宠:因为爱德包含着一切美德,并能遮盖许多罪过。天主创造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实践爱,并结出爱的果实。
事实上,追思礼更表达出基督徒死亡的逾越特色。基督徒对前辈祖先和所有亡灵的纪念,是一个古老的习惯和圣善的活动。在西方教堂后面往往会有墓地,人去世后也有他们表达纪念的方式。
(圣咏)辅祭员搀扶着您,艰难地挪动着身躯,蹒跚着一步一步地迈向奉侍了60多年的天主祭台,怀着喜乐与虔诚的心,举行神圣的逾越奥迹。您用嘶哑的声音读着弥撒经文,字里行间流露着感恩、谢恩、求恩的喜悦。
自梵二大公会议以来,天主教很恰当地把弥撒宣称为感恩祭,亦即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至圣圣体含有教会的全部精神财富,就是基督自己,祂是我们的逾越圣事,是我们生命旅程的食粮。
昨天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只翻译介绍了第一和第十三处的祈祷文,现在将全部十四处的祈祷文翻译如下,提前和大家预备并庆祝圣周的奥秘——主基督苦难、死亡和复活的逾越三日庆奥秘,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甚至整个受造界正在参与其中的奥秘
这是仁爱的圣事,统一的象征,爱德的联系,逾越的宴会,在此以基督为食物,心灵充满恩宠,赐给我们将来荣福的保证”(梵二《礼仪宪章》47)。
“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艺术素养是要从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育出来的。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