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在《论圣言成了血肉》一封书信中,宣认自己只是安瑟莫修士而已,在生活和隐修上是个罪人。圣人曾给一位年轻隐修士写信,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热爱当隐修士的意愿。
教宗接著表示,天主忘却罪人的丑行,宽恕我们的罪过。祂只要求我们“也这么作,并学会宽恕”。教宗说:“耶稣的慷慨教导我们,为进天国,我们必须宽恕。祂也会问我们‘你去参与弥撒吗?’
他们跟我们一样都罪人,但是子民有一种认识救恩道路的敏锐度」。教宗阐明,「菁英阶层圣职人员的问题在于,他们忘记自己属于天主子民,自以为爬上了另一个社会阶层,成了领导者」。这就是教权主义作风。
为此,我们要当心,人人都是罪人,却不能做个腐败者。」回到当天的读经一,伯多禄听见犹太人宗教领袖的威胁,便回答说:「听从你们而不听从天主,在天主前是否合理,你们评断吧!」
在天主子民的这段历史中,有圣人也有罪人,更有许多善良的百姓,人人都在其中。那些跟随耶稣的群众,敏锐地察觉到子民的归属感。
耶稣来到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若翰有意阻止祂,但耶稣坚持,是为体现基督“与罪人同在”的明确意愿。祂排队在约旦河里受了若翰的洗。教宗表示,“耶稣在祂的第一天公开传教中,向我们表明了祂的计划。
在讲道中,教宗提醒,“教会不是把义人与罪人分开的海关,她包容所有人,不指手画脚”;教宗也提醒度奉献生活的人不要陷入劝人改宗和成为“政府官员”的危机中。
因为凭你的话,要定你为义人;也凭你的话,要定你为罪人。”(玛12:34-37)耶稣还说:“你们的话该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他多余的话便是出于邪恶。”
圣路加福音第15章记载,法利塞人和经师们见了税吏和罪人来亲近耶稣而窃窃私议,耶稣于是向他们讲了「亡羊」、「失钱」,和「荡子」三个比喻。这是本主日弥撒福音的上文。
耶稣关心病人、罪人、税吏、荡子等,这都表现他对人的尊重。我们对神父的尊重必须表现在态度(被动的价值)和行动(主动的价值)上。一旦态度变成行动,态度就变成我们生命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