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祂的天主性和人性上,没有一个方面不能成为我们得救和幸福的场所。透过祈祷的恩宠,耶稣尘世生活的每一时刻为我们都是现时的”。我们翻开《福音》,默想其中的那些奥迹,圣神就会引领我们临在于那里。
宗徒大事录4:12讲到:“除他以外,无论凭谁,决无救援,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赖以得救的。”主耶稣也亲自告诉我们:“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
对雅各伯和保禄而言,信德的回应要求我们积极投入到爱天主和爱近人的行动,因为“那份爱使我们众人得救,使我们白白地成义,是免费的!”
(宗4:20)我们应和保禄同声说:"我绝不以福音为耻,因为福音正是天主的德能,为使一切有信仰的人得救。"
在那一刻,他的祈祷成了我们众人得救的保证。事实上,耶稣曾祈求天父免去他的死亡,就如《希伯来人书》作者所写的,而天父就因为他的虔诚而俯允了他。耶稣死后的复活就是天父俯允的证明”。
我们读《圣经》更重要的就是读出他为了我们的灵魂得救所要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如果说干旱是得救的需要,找神父祈雨是初步皈依,那么带上伞才是真正的信仰,也因而才会得到救赎的甘露。若瑟神父的感谢就是一把伞。
并对车主说:“我受点罪算不了什么,只要你们能通过这事,重新认识天主,灵魂得救比什么都好!你们也看到了,手机甩出去好几米,自行车撞报废了,一个72岁的老人竟然没有骨折,这就是神恩啊!”
在这些边界上,耶稣会士必须为信仰和理性之间的深入和谐作证,帮助人们了解这样的和谐,进而使这样的作证变为对一些关键要点的维护,这些关键要点,诸如家庭、婚姻、性道德、以及人类在基督内得救等等,今天都遭到世俗文化的猛烈攻击
“我一呼求应受颂扬的上主,我便会从仇敌的手中得救”(咏18:4)。但是要想在逆境中保持赞美的精神,则有必要明辨是非。我们该知道:天主既不是逆境的原因,也不是逆境的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