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第二篇读经取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到四十五节,内容是耶稣向门徒们预言自己将受难并复活,同时强调谁想要作头,就应该作衆人的奴仆,因爲耶稣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为衆人的得救而牺牲自己的性命。
比约十二世教宗一生中鲜为人知的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报导、因比约十二世介入而得救的人作的见证:这些是梵蒂冈书局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在报导和圣人言行之间的比约十二世»一书中谈论的主题
青山堂为范神父举祭为老神父扫墓后不愿离去的教友范神父为包头教区的发展和教友灵魂的得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得到了神长、修女和教友们的赞扬。他的老同学、已故集宁教区刘世功主教称赞他:内蒙善牧!
天父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二4)。为此,耶稣邀请我们仰望并默观天父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再次发现彼此为弟兄姐妹。比喻中的父亲对长子说: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十五31)。
·团体的目标不只是个人的得救,更是见证天国和福传!这曾是耶稣基督的目标!·所以,团体的每一个行动都要以基督为中心,都要加强团体的合一,都要有福传的幅度。
可见,“《圣经》不是一本历史书籍,也不是纪实报导,而是完全面向整个人的得救”。为达到这拯救整个人的目的,在圣神的行动下,《圣经》将天主圣言转成人的言语。由此可见,圣神在《圣经》中的角色十分重要。
然而,这个重大的创举却激起十分热烈的争论,以致有些犹太人坚称必须行割损才能得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禄和巴尔纳伯前去耶路撒冷征询宗徒和长老的意见。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款待福传者,也接纳了他的宣讲,即基督的福音是‘为使一切有信仰者获得救恩的天主德能’(参:罗一16)。从那时起,他们的住家便充满了‘生活’圣言的馨香,人的心灵因此而富有生气。”
「你若不信赖上主白白赐予的救恩,就无法得救」。不过,这需要信德,而信德也是天主的恩典。为了阐述恩宠的意义,教宗谈及圣奥斯定,并勉励信友向天主白白的恩赐打开心门。教宗说:「我们没有人配得上救恩。
得救以后,保禄和同伴们受到马耳他人“非常友善”的款待,能够避风雨,获得食物和温暖。教宗说,这些马耳他居民“以殷勤热情的具体行动展现了天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