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脱落的爱的阳光德肋撒修女获诺贝尔和平奖后,好多记者问她,为什么不追究、不抨击印度贫穷、混乱的根源?她说,有别人去做那些事。
三个月的时间里,德肋撒开车带我们几乎走遍了西班牙的名胜古迹,去过的教堂多得记不清了,了解了不少西班牙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饮食文化、航海的历史、教会的历史等等。
直到有一次,课堂上放映的一个战争画面,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认识。画面上是许多中国人,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却显出麻木的神情。
教宗解释道:「暴风雨中的船是教会的形象,她在各时代遇见逆境,有时饱受磨难:让我们想想上个世纪某些历时长久又赶尽杀绝的迫害,以及今天仍在某些地方发生的迫害。
教宗在交给他们的讲稿中再三重申对自己和对天主要真实,谨记《福音》在描述厄玛乌门徒时的四个关键词:行走、聆听、分辨及使命。教宗指出,我们众人都蒙召行走,以上主为唯一的光明。
封面上作者的名字若瑟‧拉青格(JosephRatzinger)以很小的字号印出,为赋给这部四百多页的大作适当的分量。
教宗并非首次向信友、圣职人员和主教们发出这项诚挚的提醒。罗马教区辅理主教迪托拉(GuerinoDiTora)针对教宗这则推文评论道:「正确的道路在於为他人奉献自己。」
老父说,“灵魂无价,为炼灵,没有献仪也可以。”这句话传开了,从此穷人不为做弥撒担心了。对穷人来说,这是实在的福音。“量力供应圣教会的需要”,贵在“量力”两个字。
上: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便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宗提及「门」的图像,在这次聚会里许多人在谈论自身经历时,运用了这个「门」的比喻:开启的门、紧闭的门,害怕他人不会为我开门,害怕他人当着自己的面把门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