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广大教友的精心准备,圣堂内外被布置的格外一新,教堂大门口以水施洗乃前驱,寻人认主真大圣的大红对联十分醒目的张贴在堂门两侧。
他说,等到时机成熟,朋友自然会受洗,例如利神父等他的好友12年,让他先把妻妾成群的问题解决,才为友人施洗。
此外,聂斯托利派教徒还千方百计阻碍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孟高维诺在信中曾抱怨,若无景教徒的阻挠,在12年间本来可以为30000人施洗,而非6000人。
她是一个特别蒙恩的女子,在年纪老迈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施洗者若翰,他是耶稣传道的先锋。她也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的表姐,为人充满恩慈与喜乐,对天主也满有盼望。
朝鲜人李承熏(1756-1801)于中国受洗后,于一七八四年将天主教传入,在无外来传教士的协助下,为其他通过学习认识信仰的人施洗。
当天礼仪选读的读经一记载,斐理伯向厄提约丕雅女王的宝库总管宣讲福音并为他施洗(参阅:宗八26-40);在当天的福音中,耶稣强调:「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
这里的“保第斯大”是拉丁文Baptista“洗者”的音译,即为主施洗者。它在圣经中的出处则源自耶稣传教之始在约旦河受洗的典故。
有一位妇人怀抱一个病婴,匆匆赶来求神父施洗,当神父施洗时发现婴儿已停止呼吸,妇人非常悲痛,神父用祝圣过的盐抹在婴儿嘴上,婴儿便大哭起来,在场的人为之震惊!
神父准备给其施洗的那天清晨,边义增早早起床,洗漱完后,精心布置了自己的卧室,像迎接贵宾一样迎接神父的到来,期待着主耶稣的来临。本堂神父徐宝健在我和孔保禄的陪同下来到了边义增的家。
教宗表示,斐理伯给厄提约丕雅人施洗,「把他带到天主的手中,放在祂的恩宠前」;然后,这位总管有能力滋长信德。「这或许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传播福音的是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