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的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这是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
那麽,在这第一次注视中,伯多禄的心境如何?他充满热情,这是他与上主同行的第一个时刻。接着,教宗转向圣周四的夜晚,伯多禄三次背弃了耶稣的时刻:他丧失了一切,失去了他的爱。
今天,即使能够治癒不久前的严重创伤,却仍需要怀着希望展望未来,以没有顾忌和怨恨的心境面对每日问题。教宗说:在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那次历史访问的18年後,我作为和平与对话的朝圣者来到这里。
他临死前写了一部着作:《一个犹太人的忏悔》,表明了他的心境和一生的感受。最后他写了一篇祷词,颇为令人感动。我们将它翻译出来供大家欣赏:祷词:耶稣,请你快来!我们二人是一对走远路人。请你来同我散步。
她的最大收获是她领洗进教后,魔鬼暂时就停止了对她的骚扰,从此她全身轻松,有力气干活,心境也很好。她深有体会地说:耶稣真好,我有难求他,他总答允我的祈求。
我觉得,对于一个教堂来说,神父即为长上,无论如何,应该服从拥戴,支持其工作,因为他也是主之代位者,只有怀着这样的心境,才能做好灵魂的工作,才能操练好我们心灵的功夫。
保禄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死去的。福音的法则是这样的:如果麦粒不死去,就不会长大结出果实。死後才有复活。初世纪一位神学家说,殉道者的血是基督徒的种子。
人在几十年的光阴里,每个时间段都有其该做的事情,很多日子,过去就过去了,再想从头来过,或已物是人非、或已不是当初的心境;再者,谁也不能预料哪一天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天主能给人多少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呢?
我认为我们都在非常友好的精神下表达了问题和心境,彼此聆听。问:罗恩总主教,教宗向您说了什么?他要传达的讯息又是什么?答:我想教宗的讯息是:他的谕令不表示梵蒂冈对圣公会的态度有任何改变。
教宗对信赖天主进行了省思,指出为增进这种信赖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内心转变,通过苦难的磨练,以致懂得在静默中等待”,怀有信赖的耐心和温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