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华民族已初步摆脱了贫穷、落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会在历尽艰辛屈辱之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的空间。
教宗解释谦卑和屈辱的旅途说,这意味着单纯地说:我是人,祢是天主,在天主的陪伴下前行,怀着内心的服从与听命。
一想到他们的苦难,超越礼仪或宗派差异的念头就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他们是基督的身体,可是这身体今天仍然遭受伤害、打击和屈辱。
教宗强调:骄傲、虚荣、表面的基督徒,必将被打败,遭受屈辱;而神贫的人、在天主面前感到一无是处的人、谦卑的人、宣讲救恩并践行上主圣言的人,将是胜利者。
教宗于是指出:“从被迫逃往埃及的纳匝肋圣家的悲剧中,我们看到所有移民,尤其是难民、受迫害者和流离失所的人士的痛苦处境,我们看到每个移民家庭的困难,以及千千万万移民和难民所受的屈辱、困窘、痛苦的状况。
从那时起,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就必定会落入无数形式的渎职和屈从、欺骗人的诱惑和使人受屈辱的权势所设下的圈套,至今仍然如此。
宽恕不是逃跑主义,不是屈辱,也不是无能。耶稣提出的宽恕是指一种超性的对别人高尚的爱。宽恕使我们的人生更伟大,更富有道德和人性。
她是一位热心的教友,即使年事已高,老眼昏花,走路蹒跚,也不误去教堂参与弥撒、祈祷,在她心里有个信念———主耶稣受尽了屈辱、苦难,最后钉死在十字架上,为的就是救赎人类,我吃点苦,受点累也心甘情愿。
就像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名利的争夺等一切源于自私的欲望,一切恶意的念头一样。
当时,我感到很屈辱,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总是说:“别理他们,天主知道我们在这个村受的凌辱,他会赏报我们的……”母亲常说:“天主赏给我的子女,我一个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