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的感染力是强大的,很多以前沾染恶习的青年靠着信仰的力量悔过自新,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信仰活力使同龄的教外伙伴从好奇到惊奇,从疑惑到信服,他们找到了另一个突破点——在福传的道路上。
他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主做证;从小的困苦,让他更懂得人间的疾苦,安慰病患者,宽待犯错者,帮助穷困者;他的仁善、他的公正、他的宽容、他的体谅、他的幽默,使更多的人,无论亲戚朋友、或是初识的陌生人,都更信服他
他以第三人称来描写自己亲眼所看到的令他信服的事迹。
他令他同时代的人信服的不是用话语,而是他的生活。在圣文都拉的所有作品中都看到从方济各获取的灵感,他是从与亚西细这位圣人的相遇来进行思考的。”
西满在苦路上的背负同样说明,上主的拣选不容我们反抗和质疑,我们是他手中的器皿,按照他的计划和指令前行,才是一个信仰中人最起码的信服和仰仗。教堂里的苦路像只有十四处,真正的苦路必定距离不短。
传福音时,宗徒们又随机应变,以适应听众的情形和领悟能力,例如在尚未归化信服耶稣的犹太人及异邦人前,他们特别宣布耶稣为救世主的喜讯(宗2:22-24;3:13-26);在望教者和已奉教者习真道的听众前,则特别讲述耶稣的训言及其所行奇事
当然,亚巴郎的正式答复是:“他们自有梅瑟及先知,听从他们好了……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及先知,纵使有人从死者中活了过来,他们也不会信服。”
她那先祈祷后传授的福传方式也真让人信服。说来奇怪,这些慕道者和冷淡教友来的时候都愁眉苦脸,走的时候却是面带希望,像换了个人似的。
除非传教士是一位默观的人,他不能以叫人信服的方式宣讲基督。他是经验天主的见证人,他必须能与宗徒们一起说:‘那就是我们亲眼看见过……关于生命的圣言……我们也向你们宣讲’(若一1:1-3)。”
亚巴郎又驳回富人的抗议,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及先知,纵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了,他们也必不信服。」(路十六31)现在,富人真正的问题出现了。他的病原就在于他没有留心听天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