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9月27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提出这个问题,强调在心灵黑夜的时刻应注重静默和祈祷。
教宗从当天选读的玛窦福音谈起。福音中耶稣派遣门徒去传教,祂没有用唾手可得的成功幻想哄骗他们,而是明确提醒他们宣讲天主的国总会受到反对,他们因此将被众人所恼恨。
普世博爱运动会长傅玛利(MariaVoce)女士和另一位会长莫兰(JesusMoran),以及卢比亚诺所属菲耶索莱(Fiesole)教区主教梅尼(MarioMeini)迎候了教宗。
《最后文件》是《工作文件》的补充,从《路加福音》记述厄玛乌门徒与复活基督的相遇获取灵感。《文件》分为三大部分:与他们同行、他们的眼睛开了,以及他们随即动身(参阅:路廿四13-35)。
事实上,祂的门徒不会在十字街头立著祈祷,为显示给人(玛六5)。教宗说:耶稣不喜欢虚伪。真正的祈祷是在良心和心灵的私密处完成的:旁人不可知晓,只有天主能看到。这是我和天主之间的事。
玛尔定·布贝曾说过:当我们企图利用各种方式羞辱地乱用天主的名字时,给我们带来的总是失望。但如果保持沉默,也务必是一种对天主爱的拒绝,令天主不能同我们在一起。
现任校监汤玛士修士表示,虽未有与少年高锟接触,但说前任修士曾赞扬高锟学习态度令人印象深刻,虽然英语学习遇上困难,但高锟很快便赶上。
“当疾病来敲我们的生命之门时,我们内心就更加需要有人在我们身旁注视我们的眼睛,握住我们的手,温柔地照顾我们,如同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
教宗主持清晨弥撒(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4月4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时,特别祈愿没有人在这全球疫情下投机倒把。教宗说:「在这混乱、艰难又痛苦的时刻,人们常有做事的机会,可以多行善事。
福音中多处提到耶稣动了怜悯的心,而且《玛窦福音》第廿五章记载,耶稣阐明了每个人接受最后审判的标准(参阅:玛廿五31-46)。天主广施祝福,因此人类也能以祝福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