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这对母子,她们单薄的身子在寒风中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眼前朦胧了一片……我为她们有一颗知恩报爱的心而感动,她们的行为表明:她们的心正向主耶稣靠拢。
所以让我们将深藏在内心的思念化成永远的祝祷,让我们记住自己的归宿在天上,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在主的手里,以言以行,尽己所能,光荣天主圣父。 全文完(转自感恩的缪百度空间有删节)
祈求天主帮助我们发现他的旨意,并喜悦地承行他的旨意。”第二位青年代表问教宗:“如何经验到基督爱的注视?”教宗回答:“天主总是对我们每个人投以爱的注视,是我们必须寻找这注视并且与天主相遇。如何做呢?
但是我们仔细体会圣若瑟想法和做法,实在是我们人类中的榜样和模范,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真如我们常说的两句话:只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具有蜡烛的精神,燃烧自己不要紧,只要照亮别人就行!
弥撒献仪,在天主教法典中已有明文规定:按教会准行的习尚,任何司铎举行弥撒或公祭时,均可收献仪,并照一定的意向献弥撒(945条1款)。
祂虽然感到惊惶恐惧,却祈求让天父的旨意得以承行。在《福音》的其它章节中,耶稣坚持要求祂的门徒们培养一种祈祷的精神。教宗说:“祈祷必须坚持不懈,尤其不忘兄弟姐妹,在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发生困难时更应如此。
“耶稣承行天主的旨意,洁净人类因罪恶而患的癞病;祂是‘天主伸出的手’,祂抚摸我们患病的肉身,以这行动填平那使我们分离的深渊。耶稣去寻找被丢弃的人,那些已经失去了希望的人。”
行爱德不是“做老好人”或偶尔的“零碎善举”。“对他人的怜悯能打开永生之门。弯下腰来服事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为天堂做准备。如果正如圣保禄提到的那样,‘爱永存不朽’,那么爱德正是连接天地之间的桥梁。
“首先是灵性生活:唯有透过谦卑和持续的祈祷、向圣神开放,才能理解和诠释圣言,承行天父的旨意。神学是藉著谦卑而产生和发展的学问!其次是教会生活:在教会内并与教会同感……。
此外,也意味着接纳天主在他们生命中所行的一切。大公性的款待要求我们乐于聆听其他基督徒,关心他们个人和团体的信仰经历,晓得那是与我们不同的另一个传统的信仰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