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弥撒读经取自圣玛尔谷福音,叙述的是耶稣要一位富贵少年将自己的财产施舍给穷人,然后跟随祂,那位少年却忧郁地走了。
他又说:「奉献生活路途会有困难,不论顺境逆境要百般忍耐,不是穿着会衣就算度奉献生活,而是要深度活出基督徒的使命。」他还要三位修女向欢度金庆的洪修女看齐。
里面开门见山就提到「去世俗化」这个词,要远离世俗,也就是指教会必须脱离世俗。为什么呢?
对于教会的游行呼吁,台北总教区教友张德兰对天亚社说,她不会参加,因为这种抗议游行要动用很多警力,还带给社会不安定。
教宗感慨说:为什么儿童要受苦?为什么儿童得死去?若认为死亡便是一切的终结,那么死亡会令人感到害怕,惊恐,成了一种威胁,打破每个梦想和希望,破坏各种联系,中断每个旅程。
我们惭愧之际,要努力把握机遇,用心神以行动迎接救主,庆贺圣诞。凡是基督徒要更加积极主动一些,进堂祈祷,细心阅读圣经,妥当领圣事。提早装扮圣堂,准备家庭。
在讲道中,袁神父从信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导了教友们,要求教友们要遵守罢工,参与弥撒,勤办告解,善领圣体,积极奉献,热心事主。
接着,他提醒人要警惕那种将好教会,贫穷和为穷人的教会与宣讲真理的教会对立的观点。他说:教宗向我们谈及贫穷的整体观。基督对贫穷的选择提示我们,贫穷有其积极一面。
要达到“柳暗花明”的理想境界,要恢复“头脑清明”的愉快心境,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需要别人给自己“传递快乐”。而自己对别人不也应该一样吗?
教圣歌、学要理至今还存留在他们心里。主耶稣说: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时,我要使万民归向我。如今教会要发展,必须福传,而福传应首先从教友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