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祈祷也延伸于众圣人和真福;他们曾把天主的慈悲作为他们人生的使命。我尤其想到伟大的慈悲宗徒——圣傅天娜修女。(教宗方济各《慈悲面容》诏书#24)把天主的慈悲作为人生的使命。
众培育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分享了在圣召面临的挑战,修院和修会圣召培育、修院建设等方面的议题。使大家互相交流了意见,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与会人员意识到了第一,在家庭、堂区和教区范围内培植圣召的重要性。
当年「以色列的师傅」尼苛德摩对圣神的风感到惊奇困惑,同样地,今天罗马教区的众司铎也深感讶异,问道:「这事怎样能成就呢?」(参阅:若三8-10)面对当前的复杂处境,既定的对策于事无补。
教宗最后恳求天主之母、众穷人的母亲陪伴我们每天与穷人相遇的旅途。愿圣母玛利亚的转祷能把「伸出的手化为分享的拥抱、重新寻获手足之爱的相拥」。
有钱人(乙):“好办啊,向他学习,他肯定在天堂上呢,让他为我们祈祷,求天主怜悯我们这些大罪人”众:“对!我们也做一个他那样的圣人!”主持人:“不久,本笃·雷伯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
为了使众教友有统一的读经内容,我们根据堂区教友的实际情况,制定每人每天读经的统一进度表。(堂区每一月统一分发一份《进度表》)先在各学习班中推行,所有学习班人员同步开始,人人每天必读。
在这次弥撒中,神父和众教友一起诵读耶稣的受难史,重温天主的苦难。随后神父带领教友们拜苦路,隆重地祈祷、朝拜、亲吻十字圣架。
(可轮流念) 众念:吁!耶稣,别人不爱你,我却全心爱你。希望你的心和我的心连成一个吧。“可爱的灵魂,谢谢你,你能全心爱我,我很快乐!现在我已不觉得渴了,希望你常常作这朝拜表示爱我的心!
他和众教友那憨厚虔诚的心态,仿佛天主神圣充满了他们的心灵。大山里的深夜安然寂静,唯有山鸟的鸣啼声和我们赞美天主的祈祷声传遍山区响彻云霄!
天主沛降恩泽于这块土地,2006年底,本堂孟同宝神父和老刘经与村委会多方协商,争取到村南一块包括水渠在内的非耕地建圣堂,消息传来,众教友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可是仅凭一个百人的新教友团体怎能建起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