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疲于重复嘁嘁喳喳是个人和团体生命的瘟疫,因为带来分裂,带来痛苦,带来坏榜样,从来不会变好,从来不会帮助成长。
教宗良十四世举行就职弥撒后,隔天接见了非天主教的基督信仰教会团体和其他宗教传统的代表们。他提及几位前任教宗的榜样,承诺要继续推动大公运动和跨宗教交谈。
铎职圣召和度献身生活的圣召,首先是与爱的天主保持恒久联系的结果,也是在堂区团体中,在基督徒家庭中,以及在为圣召虔心祈祷的特殊团体中,坚持不懈地向庄稼的主人举心祈祷的结果。
司铎与团体,犹如基督与他的教会,即头与身体(基督奥体)的关系。司铎负有领导和协调整个身体的使命。问题三:教会礼仪与司铎灵修有何关系?
以“七个习惯”著名管理大师斯蒂芬·柯维就曾抱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的注意力背转向了个性,“谈的都是如何运用社会形象的技巧与如何成功的捷径。但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效药,治标而不治本”。
在这些恩典中,有一些特别有益于基督徒团体的建设和前进;它们便是神恩。在本次要理讲授中我们应该反思:神恩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分辨和接纳它?
乙:以遵照你的话作行为响应,分享……各人分享了自己实践行动后,因大家是同属一个团体,所以尝试找出一句共同响应圣言的行动。例如:大家赞成团体实践的句子是做捕人的渔夫。
阅读分享圣言、抄写圣经蔚然成风;早晚拜圣体和昼夜不间断朝拜圣体成为了一些团体及堂区的常态。
例如当有两三个人因主的名聚在一起举行礼仪时,基督就临在这个团体当中,也就体现了教会的临在。此时,教会团体也需要把他们经验到的,即天主借基督通传给人的救恩表达出来。
大家不但坦诚而且中肯地剖析了各自在牧传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同时也通过相互分享和鼓励,积极地展望了未来华人教会团体在各地的发展前景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