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终者来说,最需要的除了神父的终傅圣事外,就是临终嘱祷了。我们基督徒不能跟教外人一样,只顾求医问药,不提死后灵魂上的事,甚至忌谈死亡。人都有一死,谁也逃避不了,问题是临近死亡的这一关该怎样度过。
教宗方济各自履行牧职之初就经常强调教会需要走出去,成为行走中的教会。
我们每个常人都有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生活需要,从生活需要满足自己也就成为最简单的爱。比如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冷了加衣、困了睡觉等等。让自己的身体正常运作,以完成思考和救灵魂的工作。
但是,我们基督徒在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理智清醒,需要沉稳把握!更需要不忘初心,不忘宣扬正能量!一切发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是天主赏赐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
其实,在我们向上主倾诉之前,全知的天主早已知悉我们的需要,然而,我们宣之于口,是为我们要在天主面前,彼此记念和提醒,所以这意向的提示和邀请,是向团体发出的,比如:“请为……祈祷,……我们同声祈祷!”
“为能走在和平的道路上,每个人和各民族需要受到天主容貌的光照,得到他圣名的降福。”教宗强调了这句话,祈求圣母为这几天在中东发生的悲惨局势祈祷。
身为灾难心理安抚志愿者,哪里需要,哪里去,所以要去服务的地理环境、饮食环境、风俗习惯、合作伙伴和对象都是比较陌生的。
决不可向任何人关闭,而要敞开心门;决不可看着时钟度日,决不可将需要得到聆听的人打发回家。”谈到“同道偕行”,教宗指出这需要努力“一起行走,不仅与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也要与所有相信耶稣的信徒一起行走”。
“黑夜”也是“天主大显奇迹的场所”,让我们体验这段需要穿越的行程乃是一条窄路,令人望而生畏。“人们害怕,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灰土,如同田间的小草,生命极短暂。这是每个人的经验”。
他也指出,面对一个深受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影响的社会,面对一个人口稠密、贫富不均的大都会,必须推动关怀文化以及与有需要的人分享财富的文化,同时也不要忘记,「近人的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