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兄弟都说他们在农村没有钱,孩子要上学,人情来往开支大,就是不想母亲也要吃饭、看病、要伺候,她心里不平。我给她说:你就好好伺候母亲吧,上主洞察每一个人的心,你要用爱的行动感化他们。她爽快听从了。
每年8月她都去新疆,拾两个月棉花,能挣三四千供儿子上学用,短工收入也够家庭开支。
当时,各个县城都有学生到这里来上学。祖父编写过一本教材,叫做《中法会话和语法》,我们幼年的时候家中还藏有这本书,是铜版纸彩图,十分精美。除了办学校,祖父还会代卖一些法语书籍、杂志等。
上学的时候,有一位英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经常给我们引述著名作家的话语。我对这些话语不是很感兴趣,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
现实的家,老婆没有工作,两个孩子小,还都在上学,我瘫痪在床,还得吃药、增加营养,需人伺候,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磨难令我烦闷、揪心、焦虑、迷茫、暴躁,直搅得我神魂颠倒、头疼难捱、寻死抓狂,经常无端地发脾气,打老婆骂孩子
老会长为了教堂的事情整天跑东跑西,有些人认为很可笑,他自己家里十几口人日子过得十分狼狈,老的老,小的小,孩子上学的学费都没有着落,他还不顾家,不好好在家里过日子,到处乱跑。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我开学走的时候,她们知道我家里比较困难,还在为学费的事情头疼,普娅修女代表医院给了我一千块钱让我上学用。
我们家在农村,姊妹很多,他尽力送我们上学,还给我们订报刊杂志,买文学书籍,让我们受到文学熏陶,不太忙的时候,他还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唱歌,带我们做游戏,在那个贫乏的年代,爸爸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其兄嫂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大学,高中,初中都有,一年少说也要一万多元。为了支撑家里,兄长不得不出外打工,而照顾老人、田间耕作就落到了其嫂一人肩上。
送走上学的儿女后,经常到东机务段拾煤渣。岳母做的一手好针线,据当年的居委主任说,当年太原毛织厂招工,她到厂里试用三天后就被正式录用,但因五个儿女实在无人照管,为了他们的成长,遗憾地辞去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