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这些情感的产生不利于人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
教宗表明,《天主经》虽然简短,却大胆而直接,因为耶稣没有教导‘讨好’上主的祈祷,而是邀请我们向祂求恩,推翻敬畏和恐惧的障碍。
耶稣并不劝人改教,祂无意播种对天主审判临头的恐惧,或对所犯罪行的内疚感,而是带来救恩的好消息。
同年六月九日,梁羽生要到医院复诊,早晨拿起一本灵修小书《私祷日新》,刚巧看到圣神会帮助人,梁羽生觉得自己与神同在,内心对于检查的恐惧,明显减少许多。
天主教ChirendraSatayal解释说:“宗教活动将继续进行,它不会为恐惧所战胜”。在回答亚洲新闻的提问时,警察局长ArjunJangShahi肯定了“与天主教团体的良好的关系”。
对一个用一生去实践自己信仰诺言的老修女来说,离去只是结束在世旅程,踏上回家的征途而已,她要去的,不是一个令人迷茫的恐惧之所,而是她所向往的天上的家,那是她最后安息的地方。我一直颇为遗憾,对她了解甚少。
关于「结果至上」的挑战,教宗指出,在如此危机中,「人被视为实验室的成品」,他的「全人发展、困难、错误、恐惧、梦想和自由」都被忽视。「倍受重视的是经济,人跟机器似乎足以相提并论」。
2000多年前,耶稣基督出生于犹太白冷的一个马槽中,作为天主子,他从出生之时就向人们展示了谦卑的德行,他通过降生成人,身体力行,战胜了“三仇”,将人们从死亡的恐惧、世俗的无奈和人性的软弱中拯救了出来,他的诞生为人类的生命带来了爱
我相信这是帮助人们摆脱孤立、孤独和恐惧的一种方式。
教宗由此提起世人当前的处境,说:「我们也跟多默一样,心存恐惧和疑惑,感到脆弱不已。我们需要上主,祂在我们身上不仅看到脆弱,更看到无法抹灭的美好。」在天主慈悲主日,最美的宣讲通过迟到的门徒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