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看到痛苦的面容、被摧毁的生命,以及失去尊严与和平的人们,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作为怀抱希望的女性、根植于信仰,以及处在我们时代的伤痕中的女性,修女们深深感受到有必要大声呼喊、团结我们的心。
因此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教会的道德建筑也会像纸糊的古堡那样倒塌,失去福音的馨香。合乎福音的建议必须更为简单,由这项建议再得出道德结果。
我们一心地维护自己,也一心地要寻找生命的真幸福,可是我们却忘了我们真该找寻的是我们自己,曾几何时,我们离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虚假,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越来越失去人生的所有美好的追求。
这位一向活跃的人即将失去他的腿,然而他说:把我的腿锯掉好了,我没问题。那位医生与他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这位非基督徒医生问这位耶稣会士:神父,是什么内在的东西给了你这样的自由?
一位同事因为工作失误,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孩子想起了你们要彼此相爱(若一3:23)的圣训,便主动在领导面前承担了责任,除了受到严厉批评,还因此失去年终评优和领取奖金的机会。
当人失去对天主服侍的意识时,工作就变成了纯粹为了满足自身需求的手段。人们意识到他不是在为上主的使命服侍,而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便把工作的努力当成了世俗的追求。
有一天,你若觉得失去勇气,有一天,你若真的想放弃,……这个世界真有一位上帝……(《有一天》)听着熟悉的歌曲,一种莫名的感动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祂爱了我们》的第一章“内心的重要性”宛如警钟——当社会痴迷于外在成就、技术效率和物质积累时,信仰被压缩为理论体系或道德规条,失去其鲜活心跳。耶稣圣心的敬礼,正是回归灵性本质的路径。
教宗指出,复活节的喜乐不是诡计、不是矫饰,而是发自内心,发自一颗沉浸在这喜乐的源泉的心,一如玛利亚玛达肋纳,为失去上主而伤心痛哭,看到复活的主时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教宗指出,复活节的喜乐不是诡计、不是矫饰,而是发自内心,发自一颗沉浸在这喜乐的源泉的心,一如玛利亚玛达肋纳,为失去上主而伤心痛哭,看到复活的主时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