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4月刑满回家。神父自修院解散后,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仍坚守信念,持守圣召二十余载。
此前,夏主教讲道时分享有关沙士的一篇文章,当时的医护人员因为担心传染家人而在宿舍留宿,但一位医护人员的太太则希望丈夫能每天回家,除了能确保他每天平安外,更因为她相信自己与丈夫的爱能帮助他。
记得一次考试考的特别差,心情非常不好,也没回家,晚上在宿舍和同学乱扯没有祈祷。在迷糊中我看见一个美丽的妇女踏着玫瑰花,一个声音说你能坚持每天念一串玫瑰经吗?一个声音回答说能,一定能。
在当时意大利人的心目中,远离家乡的人回家时总会带回大量的财富,而利玛窦却恰恰相反,他带了很多礼物到中国,却没有带回家任何东西。”
每年都带些新的东西回家,但都是一个肯定,就是信任别人,信任自己。
后来,我从其他教友口中得知:她没有生活来源,靠政府发的低保生活,经常到菜市场捡菜叶拿回家吃,教友们也时不时地帮帮她。特别是去年冬天,她得病又住了几天医院。
高氏表示,这活动也得到非教友的支持,因为他们的孩子在教会学校就读,回家把教会的呼吁转告父母。他们向每个家庭送出三公斤大米,约值新台币一百廿五元(三点七美元)。
记得上大学时假期回家,每天窗纸才微微泛白,透过朦胧的睡眼,总看见母亲跪着念玫瑰经的身影。文革中,我侥幸没受冲击,事后谈及时,母亲说:“孩子,我每天为你念一分玫瑰经,求圣母保护你。”
8日下午4点左右,我们朝圣团满载着欢歌笑语,满载着天主的恩典,踏上了回家之路,经过8个小时的旅途,顺利返回到景县总堂。
更有幸与诸多礼仪专家请教:罗国辉神父说:“礼者,履也,”徐锦尧神父说:“礼者,回家宴席也。”田磊神父说:“礼者,敬天也。”最幸运是两次与全国修院的姚顺神父请教、交谈,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