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许多地区司铎缺乏,或者司铎行使职权的被剥夺,亦屡见不鲜,没有交游的工作,教会几乎难以存在和工作。
礼仪中宣读福音后,举行授予主教圣秩礼仪,由资深教区司铎曾庆文神父向汤枢机引荐候任主教;再由何明哲蒙席及李亮神父分别以中英文宣读宗座任命状。
依汉学家一词在文化和精神上最深邃的意义来说,利玛窦神父做中国人中的中国人,他真正做到了汉学家的地步,因为他把司铎和学者、天主教徒和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如此不同的身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GiovanniPaoloII
道公图书室首先是由杨老师的两位学生张历新和蓝青提出的,他们两位的倡议,立刻得到了上海和平堂主任司铎牛素青神父和进德公益张士江神父的支持,此倡议有助于传送杨老师的大爱精神,激励后人仿效学习。
在当选教宗之前,他曾担任过主教秘书、随军司铎、教廷驻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法国大使、威尼斯总主教等职务。教宗比约十二世去世后,已经77岁高龄的他于1958年10月28日被视为过渡者而选为第261任教宗。
一九零一年六月,在法国维为亚(Viviers)教区主教的手中,他被祝圣为司铎。几个月后,他便到亚尔及尼亚去,在靠近与摩洛哥交界、一个名为培尼亚比(BeniAbbès)沙漠的緑洲住下。
利玛窦与徐光启 研习中国文化1580年,28岁的利玛窦晋升为印度科钦(现在印度喀拉拉邦的戈奇市)司铎。1582年他离开果阿,同年8月7日抵达中国澳门。
司铎弟兄们,让我们拿起笔来,启动文字福传的工具,用文字来表达基督徒的信仰、反映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希望大家能够发动教友们多“索阅”教会报刊、杂志,推动我国文字福传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从司铎(司祭职位)代天主位者的角度,我们更能明白“同救赎者”的意义。主教和神父,不只是主耶稣的跟随者,更是在祂的位格上的新的人,是和主耶稣一起的“同救赎者”。
我也想到那些接受了天主的召叫而成为司铎的人,他们投身于宣讲福音,并为了他们的弟兄姊妹们将自己的生命与感恩祭的圣体一起擘开,散播希望的种子,向所有人揭示天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