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的脆弱,我们经验到的一切是说与做某一种的距离;但另一件事,相反的是有双重的心,按照“一只脚穿两种鞋”的生活而没有发现问题。
生命———维系并将其长存,最脆弱也最强劲的一口气。看日月星辰变幻,观喜怒哀乐弄人。当有风撩动你的心弦,当有泪荡在你的眸间,当你囫囵着可口的粗茶淡饭,当娃的小手摸着你工作后满是泥水汗水的脸……活着真好!
和基督在一起,可以面对并超越任何生理和精神的考验,尤其在最脆弱的时候,更能体验基督救赎的成果”。
面对这种生活上的困难,人的自由往往因着人性的脆弱而做出痛苦的决定,这些决定包括堕胎和离婚。这两者都是重大的罪过。
数十年来,他在整个阿根廷为没有声音和脆弱的人服务。作为教宗方济各,他服务穷人的使命从未停歇。作为慈爱的牧者,他喜乐地回答孩子们有关天主的疑问。作为严格的导师,他吩咐我们为和平奋斗并保护地球。
直到他为我们成为脆弱的,交在我们的手中,不抵抗,不辩解,因为他爱我们。上主爱我们,正如朋友爱我们一样,他愿意我们参与他的一切。那么,我们扪心自问:为我来说,上主有什么样的面貌?
生命就这么脆弱吗?生活就这么没有希望吗?这几天在阅读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作者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
当然,一个去异乡憧憬新生活的人,必定会留下一系列的问题,教宗列举道:例如:原籍国的贫困化、人才的流失、留守子女心理的脆弱、长期分居导致的婚姻破裂。
他强调,欧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庭,受召关心每个民族和每个人的脆弱,为使人享有尊严而奋斗,把人当人对待,而非作为经济物品。教宗指出,欧洲若能重新发现自己的精髓,就能成为全人类的宝贵参照点。
他续说,罹难者更是生命的导师,「他们以自己受苦的方式担当了我们的苦,经验了耶稣的苦难,进入十字架最难的一部分,让我们深体生命的脆弱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