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受难的十二篇讲道》,7)兄弟姐妹们,这就是我们蒙召要成为的:我们所吃的,成为“感恩祭式的”,即人活着不是为自己,只以占用和消费的逻辑而行事(参阅罗14:7),而是知道把自己的生命作为送给他人的一个礼物
接受天主应许的救赎,同时意味着融入基督所聚集的新民族,在这个民族中,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恩典工具,即源自基督受难的圣事。
天主教信仰最美好的是天主子“愿意为我们这些受造物而受难和死亡。天主爱我们爱到为我们而死!”因此,教宗说,世人不必害怕天主。祂深爱着我们,不断将祂不朽的生命赐给我们。
辽宁教区抚顺堂区若瑟青年信仰团体的音乐舞台剧;今年7、8月,邯郸教区武安堂区和宝鸡总铎区举行了首届圣经教理知识竞赛,吸引了众多教友的参与,收效非常好;黑龙江教区海伦天主堂在今年复活节前夕,排练了专门的拜苦路礼仪节目,整个场景再现了耶稣当年背着沉重的十字架
苦路是耶稣受难前走过的最后一段路,一共有十四站,亦是耶稣死前十四个最重要的时刻。耶稣在第一站定罪、第二站背起十字架,开始为世人踏上受苦之路。第十二站是一个圆形的小洞,据说就是十字架矗立的地方。
我从小就对受难史中罗马士兵的作为印象非常深刻,除了主的衣服以外,他们瓜分了主耶稣的所有一切。他们没有撕裂衣服,反倒愿意让衣服保持完整;因此,在教会的历史中,基督完整的衣服成了教会合一的标记。
他格外热切爱慕耶稣;但因过于依恃自己,所以在耶稣受难时,有三次口头的背叛。嗣后用极谦抑的心、痛哭他的罪过至死。他在基督升天后,便执行宗徒之长的职务。
回去后马上向婆婆道歉,重新和好;有几位教友中午下课时,看到堂院外有几位乞丐,主动将他们分别领回自己家中,和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热饭、饱饭;有一位新教友满心喜乐介绍她已经学会了慈悲串经,并且保证每天下午3时救主耶稣受难时刻诵念
当天弥撒的福音叙述,耶稣在受难前告诉门徒说,他们将要忧愁,但这忧愁将变成喜乐的欢呼。
坎塔拉梅萨神父从这个结论出发解释说,耶稣受难时,在圣神的推动下自我奉献且获得了力量;耶稣在受洗时领受了圣神,临终前又把这恩典奉献出来。因此,我们每个人应庆祝这项奥迹,彻底了解个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