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此行的首篇讲话中勉励英国不要让作为其自由基础的基督信仰根源变得模糊。教宗从圣十字架王宫的名字得到启发,强调基督信仰在英国的历史中始终都是行善的力量。
橄榄山的油榨坊成为“新伊甸”,基督作为“神圣的橄榄”,在压榨中流出救世的圣油。
让那条悄悄在教会中深深留淌的信仰和爱的河流,从心灵中奔腾而出,流进一个亟需信仰和爱来滋润的世界——世界已经在渴望爱的甘露——它的要求从来没有这样迫切。
他是基督,即受傅者。古代犹太社会里只有三种人能受傅,即先知、祭司和君王。耶稣什么也不是,但他一身具有三种人的特性,他是先知,为世人指明道路;他是祭司,为罪人解脱罪恶和诅咒,除灭恶魔的作为。
教宗方济各在他的第四个通谕《祂先爱了我们》中,以耶稣圣心的爱为核心,呼吁世入拥抱这份神圣与人性交融的爱,这份爱不仅仅是信仰的滋养,更是一把能点燃灵性生活、修复世界裂痕的火炬。
天主以爱的宗旨教导我们去帮助他人,今晚的奉献是我作为一位教友应该做的。同时耶稣也说:你们对我最小的一个兄弟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扶贫捐赠不仅是基督的教导,同时也是社会的倡导,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
在另一方面,基督从死里复活,也象征着他救赎工作的完成,当然,站在代死赎罪的立场来看,当基督在十字架上断气时,他的救赎工作已经成就。
你们在教会里、在基督的身体内、在各时各地的旅途中天主圣洁的子民之间领受这个光。你们要教导子女,离开教会就无法做基督徒,缺少教会就无法跟随耶稣基督,因为教会是母亲,她使我们对耶稣基督的爱日益茁壮。」
另一位可敬者伊尔德加达·布里扬,是一个德国家庭的母亲,她创建了社会爱德女修会,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在奥地利去世,藉着她的转祷显过一个奇迹。
答案是要在「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献出祂自己。」这个事实上找到。这教导我们「为我们的益处和世界的救恩活出这痛苦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