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教宗方济各发表牧函的最紧迫原因是圣若瑟本身非常接近我们的生命经验与历史处境。教宗认为:在疫情大流行时期,人们的生活是由普通人交织在一起并维持的,而大家常常忽视平民百姓。
她选择继续妊娠,接受不危及婴儿生命的治疗。在一封信中,她向第三个孩子里卡尔多讲述了那个时刻:“我拼尽全力不放弃你,医生已经明白了一切,没有多说什么。里卡尔多,你对我们而言是一份礼物。
我曾不断对生命的意义和天主愿意如何与我分享生命有所质疑”。托斯卡如此向我们讲述了她在那一段非常繁忙的时期的心态。不过,已经有十多年,她在警员的格言中加添了另一句,即:“总是临在”。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强调了天主的怜悯和谦卑,“祂将自己战胜死亡的生命赐予我们”。当天的福音叙述耶稣使纳因城寡妇的独子复活的事迹(参阅:路七11-17)。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有了生命起便沉浸在了恩惠的海洋里。父母的爱,老师的启蒙,同事的帮助,他人的爱戴,社会的关怀。在我们事业上的任何一项成功,又怎能离开他们的鼓励,信任,支持,赏识、爱护呢?
但在追求中的奔忙挣扎,很多的时候不仅没有给人带来平安,还造成了人际间很多的伤害和困扰,况且,人最终将在必然中连自己的生命都将失去,又何谈在生命中获得平安享受幸福。
事实也确是如此,欲望之与人真可谓是如影随形,无法消除,直到生命终止,欲望才能烟消雾散。
从医院牧民服务中,我学会了如何去聆听及陪伴病人,总觉得生命是需要互相支持和彼此丰富的。要做好牧民服务作,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也是动力的来源。说到底这一切其实都有赖祈祷的效力。
这场会议由圣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举办。教宗说:“青年应负有责任、参与对话、活动安排及决策。需要让他们感到是教会生活积极和正式的成员,他们尤其是向自己同龄人传福音的最早宣讲者。”
修女们也在“玛利亚·普桑潘(MariePoussepin)学校”服务,在那里,不仅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教他们要珍惜生命、尊严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