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严格听命既非军人式的服从,也非出於纪律的要求,而是出自内心的奉献,效法贬抑自己,取了人的形体,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天主圣子。
教宗然後逐一讲解了当天福音中三类人:观望的民众,十字架旁的一小群人,以及被钉在耶稣旁边的强盗。民众站着观望(路廿三35),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走近。
耶稣生活在我们中间,却没有向我们解释人为何受苦。相反地,祂向我们展示这种人性经验也能充满意义的方法:耶稣并未解释人为何受苦,但祂怀着爱去忍耐痛苦,叫我们看到祂在为谁受苦。不是为何,而是为谁。」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说:离开了上帝与《圣经》,人就无法公正地管理世界。人的认知水平由低到高被分为四种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图片来源:AdobeStock)关于宇宙空间之谜已渐渐被解开,甚至关于人死后何去何从,也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焦点。
我是家里的大姐,下边有四个弟一个妹,加上奶奶,共9口人。上世纪六十年代日子过得很苦,吃不饱穿不暖,虽这样,全家每天都会念经祈祷,坚持我们的信仰。
在我们人的一生中所培育的品格上的特质,绝不会因死亡或复活而有所改变。耶稣基督再来时并不会改变人的品格。此番变化的工夫必须在我们有生之年作成。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决定我们的命运。
(玛26:40-41)在旧约时代有许多祈祷的榜样,亚巴郎是其中的一个,他为了索多玛不被毁灭,不厌其烦,不怕主怒,向天主求情求了六次,从索多玛城内能有五十个义人开始求情,到如有十个义人为止,天主不得不对他说
2、原则与基础的有力契合,即:人之受造乃为恭敬侍奉天主为我等主,其它一切受造之物皆为达到此目的而受造,乃为我有所助益,才富有价值、才可取用,引申出一个灵修深度的自我反省:一切之物皆为人,人为谁而活?
他指「圣乐表达出信徒与天主的关係,如果创作人心繫天主,音乐就能让人看到天主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