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每天不止一次画圣号,可是不是我们大都忽略了其中的深意,我们在每天的弥撒、日课、各种祈祷中,甚至生活中不止一次地画圣号,但往往都流于一种外在的、死冷的、惯性的无内容和无意识的形式。
教宗本笃十六世于10月19日的公开接见活动中,以圣咏一三六篇作为要理讲授主题。这篇圣咏赞颂上主「在各种情况中,显示祂的仁慈」。
她一九九O年起参与中心的主日团体,让她感受到家庭般的成长经验:协调员好像我们的母亲,以往的协调员和修女则好比祖母,一直为大家分享意见。
她曾指导公进会的女孩子说:“每个丰富的活动最主要的条件是静默祈祷。……我们愈渴望付出,愈该常常回到爱的无限泉源,就是上主……”足见她灵修生活的深厚。
在这次演出活动的准备工作中,参加演出的演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编排节目的过程中的“花絮”还真不少!
…9.我是否善为利用增进我信仰的种种方法:如参加教会的宗教敬礼和活动?二、我的待人1.我是否对一切人都友善?或者会憎恶、仇恨与嫉妒某些人?…2.我在生活中是否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轻忽别人的需要?
教宗本笃十六世上主日12日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友们讲话时,谈到梵蒂冈电台成立75周年的机会上,说了以上这番话。
他以身作则给我们立了榜样,他是我们莲花池堂区的积极分子,堂区有什么活动,比如教会的节日庆典,已是60岁的人了,还像一个年轻小伙一样精神饱满地跑前跑后。
我们正常人,都有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并会对自身或周围的事物产生喜怒哀乐忧思恐情绪活动。
教宗方济各9月13日在主持公开接见活动时如此表示。教宗回顾了他刚刚结束的哥伦比亚牧灵访问,强调本次访问的格言让我们迈出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行程在天主的帮助下已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