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他们明白福音的精神、信仰的真谛,懂得自己从何而来,由何而去,并通过施教者的言行,使其觉得找到了生命的依托和信仰的楷模,他们会深受鼓舞,最终达到坚信不疑,并能活出基督的形象。
当时,耶稣会士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报告带回欧洲。当欧洲的知识界接触到这些报告和著作后,很快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而导致了后来长达百年的“中国热”。
儿子理解你们,当时选择把我遗弃是不得已的选择,我理解你们的苦衷,儿子不会怪罪你们的,我听说有的人因为曾经把自己的孩子抛弃后,心里会一直不安。
主,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玛8:2),这句话是癞病人在祈求耶稣治愈他之前所说的。在分享这段圣经时忽然觉得这句话确实是我们向天主求恩时该具有的最佳模式。
归属感首先意味着「觉得自己是全体中的一分子」。「唯有当我们感到自己归属基督、归属教会、归属天国时,我们才能顺利地度过修院岁月」。为此,「我们必须举目仰望,不再认为我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共融与分裂是基督徒经验中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二者从最后的晚餐厅开始,直到随后的两千年来,一直存在于教会历史中。人的利益和骄傲导致了分裂,破坏了基督徒的合一。
对于这些整日在图像刺激中生活的人而言,榜样是最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方式。
今天的人难以作出自己的选择,喜欢让别人代他作生命中的重大决定。教宗强调,无需取代人的自由,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时辰:以自己的方式走路,我们必须陪伴他。
我记得,当他会晤监狱司铎、谈到自己与犯人通电话的经历时,这样说道:当我放下电话後,自问为什麽他们在里面,我却不在。教宗的话如同在说:你们并非与我们不同,你们并非恶人,你们并非我们应该远离的人。
我们有责任接纳,但也有权利保持自己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的身份就是基督徒的身份。我们所面对的穆斯林移民不接受宗教和政治、国家和教会之间的分离;用我们的话说,这会直接影响融入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