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会上在康复村工作的修女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8月16日早上6点,天主教西昌教区雷家培神父驱车三个小时赶到康复中心,全体村民、麻风病人、阳光小学的学生们个个穿着节日的盛装,笑容满面迎接客人,一切都变了!
在神父推介下,他首次参加「依纳爵神操」,从此生命和生活都改变了,正好遇到天主教辅仁大学神学院招生,记得神操期间神师鼓励他「不要再浪费生命了」,因而进入了神学院就读。
她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是为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奉献给解除贫困事业,而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当时,并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他家的一员,因为他信奉天主教,而我却没有任何宗教信仰。随着时间地推移,我和他相爱了。就在毕业的那年冬天,我们定了婚。
当你稍有让步,这些人就再告诉你:既然教会的时代已经过去,就不再需要教会、主教、神父、弥撒、告解圣事等,也不需要圣经了(虽然他们的理论都是从圣经断章取义而来的)。
以前又没有本堂神父,维持信仰和开展福传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桥头村有座天主堂没归还,十多年前,为要这堂,她吃不好睡不安,找了村里找镇里,跑了县里求市里,吃尽了苦头。
一位教友读者来函询问说:“主日进堂参与弥撒时,神父会向大家洒圣水,这有什么意义?另外,我们信友在家时,晚上念经时也经常要洒些圣水。请问,教会洒圣水的礼仪有何意义?”
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向神父、教友表态:从此以后要归依天主。当时的我被疾病折磨得死去活来,有气无力,日不能食,夜不能寝。脚肿得像北方大馍,腿像大象腿一样,肚子胀得像一面大鼓。
阿根廷天主教大学神学院院长卡洛斯·加利(CarlosMariaGalli)神父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现任教宗方济各与圣若望廿三世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致力於宣讲天主无限的慈悲与仁爱」。
杨鸣章主教在讲道中说,今天青年所面对的冲击非许多成年人能了解,成年人不明白他们,社会价值观亦见混乱;他鼓励神父走出圣堂外寻找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