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宏伟的双塔教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大肆破坏,房顶、祭台和彩绘玻璃已荡然无存,祇余下高耸的塔楼与拉丁十字型的残垣断壁。
正是年逾古稀的他,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堂购地和建设之中,以牺牲和心血谱写了一首执着信仰、事奉天主、献身教会的赞歌。
在这样的礼仪中,应当有适当而清洁的地点、祭台和圣龛的设施,圣器、祭服、圣诗、音乐,必要的静默等种种条件,是很要紧的。所有这一切要素都能有效地帮助更好地参与弥撒圣祭。
由主教、神父、执事、辅祭员组成的队伍从堂外沿着红毯,缓缓走向祭台。
它把祭台完全遮掩起来与信众分开,直到圣周三读受难史读到圣所的帐幔从上到下裂成两半时才把布拉开。一些作者认为,这个习俗的产生还有一个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让那些不识字的信友知道四旬期什么时候开始了。
文革期间,祭台和钟楼均被拆毁,教堂改作仓库,堂院内的房屋也被学校占用。1980年5月红沟圣堂重新开放,教友又过上了正常的信仰生活。
目前,李度坝教堂祭台及祭台后墙壁都已倒塌,堂内泥沼遍地,臭气熏人。教友们的家里屋里屋外全是泥沼。一位当地男教友负责人看见神父哭诉着说:“神父你看,我们日后可怎么生活啊?”
举例来说:本堂神父经常想要祝圣优秀的平信徒为执事;或者,有些终身执事疏于教区服务,反倒一心向往祭台。为此,教宗嘱咐主教们「让执事远离祭台,派他们去服务」。
今天还是四位修士继领受圣秩人员候选人收录礼、读经职后,领受辅祭职的日子,他们从此以特殊的方式分担教会的职务,协助圣职人员服务于主的祭台,他们的加入为长治教区圣职人员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也为长治教会持续发展增加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颗颗爱心可以筑成一道道长城;无数小小的星星可以点缀辽阔的夜空;世界有了爱而更加多姿多彩……心里盛满喜悦,我们登上二楼,堂内宽敞明亮座无虚席,播音里传来阵阵动听的歌声……祭台的正面救世主耶稣张开双手,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