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我在寻思,例如所谓的社会性别理论无非是一种挫折和一种认命的表现,其目的在於消除性别差异,因为这理论不再晓得比较性别。是的,这样我们便会倒退。其实,除去差异是造成的问题,而非解决途径。
一位德国哲学家说过:圣经是一个知识的海,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大海里得到他所需要的;无论你汲取多少,它是不会被汲尽的。
难道我们不应为我们主耶稣的痛苦而哭泣吗?难道我们不能为我们的罪过而痛悔哭泣吗?难道我们只能在抱怨中痛苦哭泣吗?主耶稣爱我们,他在痛苦中是那样的坚强、那样执着,十字架上的痛苦到底为了谁?
我读到过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11岁的小学生,坐在戴尔·泰勒牧师面前,将玛窦福音第五章有几万字的全文,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其中有主耶稣基督的教导,“你们不要在地上积聚财富,你们要把财富积聚在天上。
今天,世界似乎变成一个大超市,人们不愿与任何事及任何人有牵连,对人不信任也不信赖。最被看重的似乎是赶新潮,宗教层面也如此。消费主导一切:消费关系,消费友谊,消费宗教。
这位妇人的经验呈现出天主对我们每个人的意愿,祂不谴责我们,却藉着耶稣拯救我们。天主的审判是这样的:我不要你死,而是要你生活。天主不把我们的罪死死地套在我们身上,不将我们与我们所行的恶等同视之。
我想通过以下三点说明其在精神层面上,对我们现世的重要性。1.圣周六是空白的一天。所有的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白费,徒劳无果。到处遍布着失败和徒劳的感觉。空虚似乎吞噬了一切。
首先,「为了成为自身培育的主角,修生或司铎得说出『是』和『不』:与人类野心的喧腾相比,他更喜欢宁静和祈祷;他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更懂得将自己托付於陶工的手中」。
犹太教徒与基督徒的关系不涉及宣教,而是对话。
祂不希望我们减少求恩和需要而学习忍受一切。相反地,祂愿意我们的各种痛苦、各种不安都上达高天,化为交谈。教宗向在场信友们表明,我们众人都应学习那个在耶里哥城门前乞讨的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