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向参与降福礼的信友们说:“立在马里奥山上修复好的圣母铜像是天地之间的一道希望桥梁,我们从圣母那里汲取力量,来面对这个时代的许多困扰问题。”
教宗又说:“所有人最终都会询问希望的理由,即使那些看上去不会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也会。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们都很清楚耶稣才是大家所期待的那一位”,因为“没有天主,人不知道去哪里,也无法了解自己是谁。”
谈到具体地履行爱德问题时,教宗指出,“另外一方面——这一点对于全球化的进程很有挑战性和促进作用---,现今为有需要的兄弟姊妹提供人道帮助存在无数的方式,比如为分配食物、衣服以及住所的现代化系统。
迫于一种责任感,我觉得有必要和神父们就这些问题做一次探讨。其实我哪有资格对这些话题评头论足,我只能搬出教会的一些圣人或权威者的言论,作为我们神修的指南和工作中的鉴戒。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表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全是教友的村庄,或是一个堂区,这个教友被大部分人所认识。亡者能不能得到弥撒的功劳,那是天主的事。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生存的压力,以及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导致许多人忙于事业而忽略了个人的婚姻问题,也使得部分女性觉得婚姻并不是她们生活中必需的事情,以至许多人最后干脆就选择了独身。
此外,教会时刻关注着社会和伦理道德问题、为人民的人权而战。宽容祖先传统礼仪:一七四二年,先教宗本笃十四世禁止敬礼祖先,并视之为迷信。由此,引发了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教难。
特别是殖民主义势力造成的种种恶果,引发的不同种族、传统、语言及宗教团体和睦相处的问题,常常彼此存在着严重的敌视(参见《教会在非洲》宗座劝谕,49)。
在教会内,在世界上,以及在家庭每日生活中,问题总不会缺少。然而,感谢天主,我们不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不可能的预测,也不寄托在经济预估,即使这样的预估很重要。我们的希望乃在于天主。
“弥撒费”一词的出现,是在教会中逐步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教友要求神父做弥撒,愿意有点回赠,便自愿地给司铎点钱,表示没有白麻烦司铎。司铎做弥撒是重现加尔瓦略山的祭献,司铎充当了基督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