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祈君为代母》致林老师的信息中写道:屈指来堂已两年,林老关怀照顾详;报刊书籍常送我,文章意深入脑帘;天主慈爱蒙护佑,耶稣圣教耀千秋!不尽枚陈繁体贴,由衷感激铭心窝。
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徐光启,从小就尝过耕织的辛劳,他经常下地帮助父亲做农活,还向别的老农学技术,给棉花结顶打杈,产量比原来增加不少。小小童心,颇受鼓舞,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已然萌发。
只是我记得他给我说的一句话:别老想着依靠别人,有耶稣你就足够了!尽管这不是一句什么名言警句,但是为我来说,这句话让我在修道的路上一直满怀信心!就像去世不久的王崇林主教常说的我一无所有,但我一无所缺!
李佩菱现职明爱安老服务总主任,参与和平使者计划时刚入职六年,专责家庭服务的工作,时常接触有困难的家庭。她说,参与和平使者计划后,体会到信仰能维持我从事社会服务的心火,同时多关心社会公义及灵修的重要。
我的一位表哥,是几十年的老教友,在他离世的前几年,却不进堂不祈祷了。我曾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堂里有些看起来热心的教友,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却很让人失望。
当年你返城时偷给你盖章的那个老会计去年死了,我一直在帮他家料理家务,他半身不遂的老伴今年也死了。男人垂下眼睑,沉默着。他一个个剥着手中的橘子,但一瓣也没吃。你是骑车来的吗?男人终于问。
就拿对主耶稣基督的称谓来说,笔者听到过诸如我们的老大、我们的老板、咱们的头儿、上面那一位、稣哥、后台、老班等等的称谓。更有甚者居然称呼天主为皇阿玛,称呼圣母为皇额娘。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阿妹是在二零零七年,她专程到云林为若瑟医院松乔神父的殡葬弥撒献唱,感谢老神父为台湾的牺牲奉献,现场没有人知道阿妹要来,忽然圣堂里传来那好美好美的奇异恩典歌声响起,我永远记得当时仿佛整座圣堂都亮了起来
另外,蒋神父虽然80多岁高龄,但他充满睿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大激活了大家的思考,纷纷提问,课堂氛围极其活跃,大家对老神父的福传奉献精神感动不已。
放下自我就是放下习惯的行为,放下老我的做法,这是成长的必要途径。不打破自己的生活规律,就不会有成长。生活规律不改变,即等于依然固我一切照旧,这样的人就不会有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