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在不同时代都拣选一些人来承担祂的使命,向人类传递救恩。他们就是历史上的先知、圣人,以及今天教会内的神职人员、修士修女。
这两次祈祷都将通过手语翻译来协助聋哑人士投入其中。此外,世界上每个朝圣地都受邀按照当地传统表达的方式和语言来祈祷,以恳求恢复在疫情下暂停的社交生活、工作和人际活动。
教宗解释道,“每个人要从所生活的团体做起”,促使“教会越来越更加包容”,以致能“跨出步伐,走上存在的边缘地区的道路上,去照顾受伤的人和寻找迷失的人,没有偏见和畏惧,不去劝人改变信仰,而是随时准备加宽自己的帐篷来款待每个人
即是说,必须感受到“需要天主”,“意识到我们单靠自己无法做到,我们需要永恒生命的‘食粮’和‘饮料’来支持我们的行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在一种特定的语言中,正确和完整地表达天主教会的信仰,依照其训导及适当的词汇来予以传播”。
就在众人对艾滋病患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仁爱传教修女会创始人德肋撒修女于1985年圣诞节向时任纽约总主教库克(TerenceCooke)枢机提出请求,成立了「爱的恩典」中心来收容并照顾艾滋病患。
2006年白尹夫妇在复旦上课时,恰逢钱玲珠老师来上海讲学,老朋友见面不亦乐乎1996-1998年,我在美国华府的美国天主教大学(CatholicUniversityofAmerica)进修STL学位,主修礼仪
教宗指出,在贤士们的旅程中有一个关键时刻,就是他们来到了目的地后,便“朝拜了婴孩”。朝拜的重要性在于处在天主的临在中,并且说:“唯独祢能使我重拾朝拜的乐趣,重新激起渴望。”
德国希尔曼修女想成为一名护士来帮助临终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她来到寻求庇护者接待中心,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圣召。
现在大家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因为少了许多防空限制而觉得比较自由;另一方面,新冠快速流行使大家感到害怕·,因为只能以抗疫包里的药物、口罩、快速检测来应对这“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