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时常说人道主义,中国文化已有鬼道主义,一年有一天地狱放年假,饿鬼们可以到人间寻找衣食,要脱离饿鬼道是要经过轮回之苦,人的存在,不论在六度轮回到寂灭(涅盘Nirvana)的过程,即人道主义与鬼道主义的交接点上
徐光启在此基础上与利玛窦的“温和主义”交往,是中西交流史上的成功模式。今天,人们在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年之际回望历史,仍能从利、徐之交中获得启迪。
我在2011年就写过一篇名为《仅仅靠科技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其中说:认为人类通过科技一定能够解决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则是‘科技万能主义’的体现,科技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圣诞节的思维正发生改变,沉浸在一种侵蚀其意义的消费主义中——圣诞节的消费主义。真的,你想送礼物,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无处不在且让人瞩目的疯狂地购物,没有圣诞节的醒悟。
基督文化建设在犹太文化当中,但是单一的犹太文化作为载体是不够的,所以后来又成了希腊罗马文化,犹太文化可以做圣言的载体,希腊罗马文化也可以作为载体,那么中国文化为什么不可以作为载体呢?
两千年来,教会从未停止过福传的脚步,从犹太境内开始,向五大洲的所有民族宣报这一人类得救的大喜讯。今天,全球天主教教友有11亿人,信奉基督的人超过20亿。
这次他开始认真读起《圣经》来,当他读到新约部分,看到犹太伯大尼有位名叫玛达肋纳的妇女,生活放荡不羁,屡犯第六诫,在城中有“罪妇”之称,但当她聆听了耶稣的教诲之后,痛改前非,涤恶务善,爱主敬主。
根据犹太习惯,日落之后才是一天的结束。两位门徒和耶稣边走边聊直到傍晚,并强留耶稣共进晚餐。所以,他们的确等到了第三天,但是,却在第三天尚未结束之前,便颓丧失望地启程离开耶路撒冷,走上返回厄玛乌的路途。
以色列政府派出大批军警人力,为了确保基督信徒举行庆典时平安无事,相对而言,几乎同时庆祝的犹太逾越节反而变成次要的庆典。
伯多禄否认过耶稣,但此刻鼓起勇气,在监狱中,当着犹太首领的面作证,向他们解释他因着呼求耶稣之名而治愈一位瘸子的事实。是耶稣之名在拯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