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快乐的人遇到了耶稣,并跟随祂走近城门;而那一大夥伤心的人则陪着死去了独生子的母亲从城门走出来。这相遇使我们省思我们彼此相遇的方式。福音告诉我们,上主动了怜悯的心。
圣母玛利亚的一生极为坎坷:耶稣诞生马棚,举家逃往埃及,圣子死在十字架上。纵观她的一生,我们懂得了她的生命见证了天主不叫人失望,天主不遗弃祂的子民,即使在某些时刻或情况下天主似乎不存在。
人生自古谁无死,如何面对死亡和死亡之后,也就成了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要面对的一个人生问题了。如何面对死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态度永远影响着今世人生,因此对死亡和死亡后的态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若我们游览罗马,前去斗兽场,我们便会想到殉道者是那些被狮子咬死的人。然而,殉道者不只是那些在那里或其它地方被杀害的人。殉道者是每日生活中的男人和女人,是在今天,在3个星期前的复活节那天生活的人。
每当我们走近祭台时,主与我们一同庆祝祂的圣死与复活。基督徒也藉着圣神的助佑,在日常生活中以行为作出见证。这是基督徒的恒久见证。然而,很多时候这见证会招致攻击与迫害。」
他没有从生活中消失,他没有死。但他将不再在聚光灯下出现。他的头脑依然能够敏锐地工作。穆科诺里这样说。
一百年前有人说天主死了,但我们看到天主没有死,信奉天主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这种矛盾促使我们对话,因为天主是今日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是有宗教信仰的动物。
圣保禄也说:在我看来,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一21);这话是确实的:如果我们与祂同死,也必与祂同生(弟後二11)。因此,死亡是一种利益,因为它把我们带入与基督的圆满共融,永远与祂在一起。
天主是无穷之爱,我们藉着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进入其内。到了死亡时刻,即使不再有人记得我们,耶稣却在那里,在我们身旁。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让人感到惊愕和迷惘,但这有其必要,因为基督藉此将天主的无限温柔带到世界罪恶的核心,祂必须进入那听命和软弱的状况,好能抵达我们因抗命而陷入的软弱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