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爱源于基督之爱:教会在默想圣言化成肉身的奥迹时,也深明人类的奥迹;教会借着传扬救赎福音,向世界展示人的尊严,邀请人类深省其存在的真理。职是之故,教会再次根据神律来履行真理和解放的大任。
100年前在马其顿的斯科普里诞生了一位穷人的天使,她就是出自阿尔巴尼亚家庭的印度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今天全世界以众多的庆祝活动来纪念这个重要周年日。
当今教宗颁布的手谕规定:每个本堂区的神父有权接纳教友的请求,准以举行先前传统的礼仪。
在教宗方济各九日纪念期第二天的感恩祭中,帕罗林枢机重申教宗的训导,指出“我们若不学习彼此宽恕,就绝对没有和平”。枢机邀请众多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青年,要仰望真正的希望,即耶稣基督。
教宗的唁电由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署名。教宗将凶案的受害者托付于天主的慈悲,同时对失去亲人的家庭和该总教区整个团体表达他的关怀和精神上的安慰。
母胎是一个令人欣慰和保护的空间,马槽则是新生圣婴的地方,而耶稣更是献给世人“生命之粮”、世界的食粮。基督所诞生的地方白冷,在希伯来文中更有着“面饼之家”的意思!
在天主的新意、道成肉身奥迹面前感到惊讶,这是“内心被唤醒的第一个动作”,以便朝着耶稣的圣诞迈进,“怀着一种强烈的希望跨过禧年圣门”。
那个夜晚,她在开往大吉岭(Darjeeling)的火车上亲身接触到极为贫困的处境,内心再次听到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的呼喊:我渴!这句我渴!
恰恰相反,几乎每一次的神迹都是在某种突如其来的呼求或危难发生时,耶稣在同情心、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催迫下,有时甚至在他人的责难和反对下,毅然决然地为回应个别人士或整个人群的需求而行的:在加纳婚宴中变水为酒的第一个神迹是应母亲玛丽亚的转求
今天上午的殡葬弥撒中,很多泊头教友戴孝来送别敬爱的金凤志神父,这说明大家都很爱他、尊敬他,他不但是天主的好仆人,教友们的好牧人,也是神父们的好表样。金凤志神父1988年春,我在献县总堂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