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教宗敦促在场修女怀著天主的目光,回顾并牢记自己的生活、圣召和使命,好能持续感受到天主的抚慰。「唯有这目光能使万物更新。
在科技进步与安逸生活的助长下,我们的时代出现一种误以为自己会不死不灭的幻觉,对人的限度视而不见。有时候,即使是教会也会疲于为天国作出可信的见证。
一年的时光相对于人一生的岁月来说不算什么,但母亲离开的这一年却沉淀了我的思绪,往事如烟似梦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刚懂事,正值父亲得重病之时,母亲听从姨妈的劝说领洗信了教。
这是整个礼仪年的高峰,也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的高峰。逾越节三日庆典从纪念主的最後晚餐开始。
看到他们对生活又充满希望时,更坚定了我服务的使命,也更加增了我的感恩。
领洗后看到我们的教友处处献爱心做奉献,深受感动。前一段时间,我也曾在教会内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度也给我造成了困惑,产生了疑问。
三场默想的总主题为“希望的门:经由基督诞生的预言走向圣年的开启”。信任,人际关系的根本在12月6日将临期第一场默想中探讨了“惊讶的门”之后,帕索里尼神父邀请在场的人跨越“信任之门”。
神父还关心我的灵性生活,在繁忙中为我送圣体,和我分享天主的爱。
那条耶稣自我奉献的路,或是自私自利的路?那条向他人伸手援助、献出自己的路,或是那条攥紧手来握住更多、只为保护自己的路?塔冷通比喻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所能和机会,领受了‘塔冷通’。
教宗说:“圣奥多内生活的时代正是隐修生活鼎盛的中古世纪,当时圣本笃会会规所启发的神修生活风行全欧洲。就在那些世纪中,隐修院如雨后春笋,林立欧洲各地,基督信仰的精神和感性极盛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