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会议特别提到天主的慈悲,并指出教会应成为众生的慈母;教宗方济各希望今日的教会能继续宣讲和实践这种来自于天主的慈悲。(一)慈悲是天主的本性 缓于发怒,慈悲为怀,旧约常用这句话来描述天主。
在这三个试探中,可以看得出耶稣知道这种危险,这是他作为流浪宣道者一定会碰到的危险。
我们一般早晚祷中所念的即为宗徒信经,又分为文言和白话两种;一般在弥撒中宣唱的是尼西亚信经;而亚大纳削信经可能为一般教友不太熟悉,其得名于四世纪的一位教父亚大纳削,传此信经为他所作,当时为反驳亚略异端,所以此信经以更为详实细致的笔触阐述了教会当信的道理
马尔谷希望当我们读完他的福音后能和他一样宣认耶稣基督就是天主子。玛窦在福音的第16章中提及耶稣曾向门徒提出一个问题:“人们说人子是谁”当他们说出了人们错误地认识,他直接转向他们:“你们说我是谁”?
重点不在于宣报,而在于服务。你希望教会充满先知之恩吗?那就从默默服务开始做起。无须搬出理论,却要作出见证。
教宗担忧的一个事实是,重大的决议、宣言和决策往往没有经过真正的协商进程、没让所有国家都发表意见。
多少次我遇到王老师,他常会不失时机的给我讲天主的道理,每当宣讲到天主的爱时,老师常会带着感恩的泪水。多少次来人拜访,老师从不说闲话,只是讲道理———用科学为引证的天主奥妙的道理。
[page]通过把痛苦的经验描绘成天主“训练”我们的方法,圣经作者是在试图宣报喜讯。这看似矛盾,但其实却千真万确。他要我们意识到:即使在这些处境中,天主也仍然形影不离。
我们的信德宣认:“我信永生”。梵二《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确认:要是对未来的生命不怀有希望,则“人性尊严将遭到严重的损害,……而生与死、罪过与痛苦之谜也将无从解释”。
两千年前从耶路撒冷传出的宣报:“纳匝肋人耶稣、被钉死的那一位,已经复活了!”(参阅:谷十六6),今天在整个世界回响着。教会重新体验在一周之始大清早、那些到坟墓那里去妇女们的惊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