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援引《福音》中荡子的比喻,説明在人的内心旅程中将自我作为一切事物的原始和终结,这是一个极大的危险。在荡子比喻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类家庭的场面,我们每个人都出自这个家庭。
前几天在读到荡子的比喻时,不仅被父亲的慈爱,小儿子的忏悔所感动,而且也为大儿子的态度所羞愧,因为在他身上,映出了自己的影子。和很多兄弟姐妹们一样,我出生在一个老教友家庭。
他认为耶稣的受难是马尔谷福音的核心,其他的章节都只是引子而已。首先要说的是,耶稣三十年的隐居生活,在马尔谷福音中只字未提,玛窦和路加福音则只用了两页的篇幅叙述。
据美国教会历史学家德烈斯修女的研究,在同一时期,美国天主教会派往海外的修会会士们多达6,872人[2]。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不论是从学识还是从技能方面来说,他们都堪称是社会的精英人士和中流砥柱。
旁白:在第六个月上,天使加俾额尔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亚一座名叫纳匝肋的城去。到一位童贞女那里,她已与达味家族中的一个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 幕开,玛利亚跪地祈祷。
当我们到越秀山五层楼的广州博物馆参观时,我们会看到有两件广州耶稣圣心大教堂(石室)的文物——一个教堂的木制模型和一个大时钟的钟面。这两件文物里面各自都有自己的故事。
其中,望会生558人、初学生363人、暂愿1,726人、终身愿8,864人(司铎6,855人、终身执事14人、平信徒修士3,482人)。嘉布遣会士中,总主教和主教89位,其中包括一位枢机主教。
要知道,让人感动又鼓舞人心的是为天灾人祸中的个人家庭上的捐款大都来自国内教内外的慈善人士和普通信众。
祂的圣言安慰并鼓励我们,同时也激发悔改,撼动我们,使我们摆脱自我中心、无所作为的态度。因为祂的圣言蕴藏著改变的力量,让人从黑暗进入光明。这是天主圣言的力量」。
这种在基督内的生活确保我们使徒工作的效率,使我们的服务结出硕果。令我们的工作结果实的不是牧灵上的创新、不是举办活动或制定计划,而是忠于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