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记得妈妈死时我是否流过眼泪,可当那些好心人说,咳,这么小就死了娘,今后可怎么办呢?宁可死掉做官的爸,也不要死掉讨饭的妈啊!
当我们进到他们的房间时,感觉特别清冷。窗户上没有玻璃,只是用不知从哪捡来的塑料布,一点点拼糊起来,一刮风呼呼作响,寒气顺着漏洞钻进屋里,就更冷了。我找了半天也没在屋里发现火炉,询问后才知,他们家没有。
看到这里,神父心里感到一阵辛酸:大年三十,正是人们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刻,而这位可怜的老人却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当人们在温暖的家中,享用丰盛的晚餐时,这位可怜的老人却要露宿街头,以乞讨为生。
有位哲人说:当一个人遭遇到不能逃脱的痛苦时,他等于得到一个最后的机会去实现最深的苦难意义。
教宗指出,许多人或许读到福音中耶稣的这段话时,会心生疑惑,即:「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因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给他开。」
我们作为教会和子民结伴同行时,可以心怀希望期待着厄马奴耳的应许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明白,教会不只是关乎圣统制。
两天前,11月3日,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德国巴伐利亚邦行政首长和邦议会议员时,向他强调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说:“只有当科学和技术尊重人性不可侵犯的尊严时,我们的前途才真正合乎人性。”
你从没见过孩子反抗时她内心的疼痛,相反,她给他们以更多的耐心和爱意。你从没见过她把手收回,相反,她仍要伸手相帮。
5月2日主日,教宗带领信众诵念天皇后喜乐经时,提到传统上5月份信众对童贞圣母玛利亚的敬礼,以及在一些重要的圣母朝圣地诵念玫瑰经的活动。在这背景下,教宗特别提到缅甸教会提出的倡议。
当本堂神父身穿红色祭衣平卧祭台前时,教堂内鸦雀无声。有位初次参与苦难礼仪的教友告诉笔者:我当时看见神父平卧在祭台前时就感觉是我们的救主耶稣当年的跌倒、受鞭打而浑身是血的情景,泪水不由自主地挂满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