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写道:「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把救恩赐给了所有的人。祂来不是为了召叫义人,而是为了那些谦虚并勇敢改过向善的罪人。」一切都「完成了」。苦路第十三处是从十架上卸下耶稣的圣尸。
我们在四旬期内为复活节做充足的准备,就是表明复活源自基督活生生的、血淋淋的苦难,只有死亡才能使遗嘱生效(参希9:17),“基督也只一次奉献了自己,为除免大众的罪过;将来衪要再次显现,与罪过无关,而是要向那些期待衪的人施行救恩”
老妪与童贞女怀孕生子皆彰显了天主的大能与上主救恩的奇妙,也充分地体现了天使加俾额尔那句绝对真理:“在天主前没有不能的事”(路1:37)。
我们的每一个服务和劳苦,都是为了彰显主耶稣基督福音的救恩,彰显天父慈悲的面容,都有永生的价值和意义。基督徒福传的生活就是我们不断彰显的精神,是我们“外在的面容”。
跟随主耶稣所做的每一件事,不仅成为圣化我们自己的“救恩事件”,而且会给其他人带去主耶稣的救恩。跟随基督君王的基督徒就是胜利者。
教宗方济各4月3日接见了圣座册封圣人部部长安杰洛·阿马托枢机,接受了他的报告,将上述三位圣人列入普世教会敬礼的对象。
教宗方济各4月3日接见了圣座册封圣人部部长安杰洛·阿马托枢机,接受了他的报告,将上述三位圣人列入普世教会敬礼的对象。
而我们近代的教宗们,特别是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更将普世教会托于圣母之手。更显示了圣母在教会中的地位何其崇高。从某种意义上,一个好的圣召,源于一个好的家庭,一个好的家庭与一位好的母亲密不可分。
期望三位新主教作他的「得力助手」,协助他持守二零零九年接掌教区时定下的四个牧民优次,包括「传扬福音,见证信仰;促进司铎及献身生活的圣召,建立圣召文化;加强非华人信众的牧民关顾;及担当桥梁教会的使命和责任,促进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的交流
今年10月19日常年期第29主日(普世传教节)的弥撒福音恰好取自玛窦福音22:15-21,给我们重温耶稣有关政教分离原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