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升天后,以伯多禄为首的宗徒团就是教会的第一代活训导。教会出了问题由他们解决,他们的决定就是信理。
教宗以西满伯多禄为例,阐述在牧职中尊严和羞耻的健康张力。西满是个普通人,有自己的矛盾和软弱,耶稣给他起名为伯多禄,使他成了磐石,掌握天国的钥匙,领导其他人。
耶稣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爱人如己的榜样,我们当然也该按着他的“模式”不折不扣的去实践,正如伯多禄宗徒所说的:“因为基督也为你们受了苦,给你们留下了榜样,叫你们追随他的足迹”(伯前二21)。
’(伯前5:7)惊怕是无用的,‘不要怕,只管信,’谷(5:36)‘我要赐给你们的,是我的平安。
司布真的同乡,著名的散文家兰伯也曾说过;假设莎士比亚突然莅临此房间,我们必全体起立恭迎,但假设是耶稣基督走进来,我们必全体屈膝跪拜。耶稣到底是谁?何以赢得如此尊荣?竟然让严谨的史学家惊叹!
我们知道,昔日的圣女日多达和加大利纳以及现在(仍健在)的奥地利80多岁的老教友玛利亚·冼马,他(她)们多次接见来自炼狱的灵魂。
耶稣不仅原谅伯多禄的背叛,理解多默的怀疑,宽赦右盗的失足,而且接纳了玛达肋纳、圣保禄、圣奥斯定的回归。耶稣说:“天父使太阳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玛5:45)。
教宗方济各12月2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公开接见活动时表达了上述观点。教宗回顾几天前他刚刚结束的肯尼亚、乌干达和中非共和国牧灵访问,表示非洲传教士和青年所作的见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月13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了今年的第一场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教宗在要理讲授中展开新的主题,以圣经的观点解释天主的慈悲。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4月20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公开接见活动。教宗的要理讲授围绕着《路加福音》中罪妇用泪水为耶稣洗脚的事迹,通过罪妇和邀请耶稣同席的法利塞人西满之间的对比,解释天主慈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