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悲特殊禧年即将来临之际,教宗以好客之门为题作了要理讲授。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我们已走到了禧年的门槛,禧年近了。
圣事不仅是一些外在的仪式,而是生活的记号,是天主以人的方式与人接触、与人交往的具体表现,是人透过信德与天主亲近、结合,获得圣宠的有效方式。因此可以说,圣事是生活,不应当把圣事当作物来处理。
在此,我想借用一路一带这个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一、以道字表达亚洲宗教。一路一带这个重大战略,以及丝绸之路,已经包含了道路这个概念。中国传统宗教道教中道字也正是道路的道字。
以人的目光看,条件决不具备的环境中能多年坚持守首六,要归功于那次挫折——我深信,这是耶稣圣心为磨炼我而特意安排的。耶稣引导我传扬他的国40岁那年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命运的框架本不是我们人所设计,但往这框架中充填什么,则是我们的事。
信德是和在基督内彰显的生活天主的相遇,信德就如一位母亲,因为她生育了他们,在他们内孕育了天主性的生命,并且也孕育了一个新的经验和对生命睿智的看法,因而,他们能够至死不渝地作公开的见证,也使天主的福音传遍犹太人和异邦人。
我们都知道,一切邪恶的根源都在于罪恶,从它初次出现之时,就中断我们与天主、与他人及与天地万物的相通——我们借着身体以特殊的方式与天地万物之间的连系。
我们称天主圣神是我们教会的灵魂,就如人的灵魂一离开肉身,人便死亡,生命和所有的活动都会顿时停止,同样天主圣神对我们教会,对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天主选择以显示自己的恩典代替医治他的圣徒。你若生病,他为你作的选择可能也是如此。 天主除了不使人的病痛瘳恙之外,有时还会选择不救他的儿女脱离其他类似的苦难。
高神父于1972年入熙笃会,当时已是75岁高龄,碍于会规,不能纳入正式会士,但神父内心已发爱主恒居之圣愿,无视外在之压力,每日从事劳动,克苦补赎,从不落后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