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矶生活的小儿子孙曦曾告诉我,说他们那里的不少朋友知道老叔的一句名言:“我开车经常走错路,但是通往天堂的路不会错。”
位于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上卢恰尼教宗的画像在阿肋路亚欢乐的歌声中徐徐地揭下了覆盖物,露出了带著微笑的面容,这幅作品出自中国艺术家张焰的画笔。
教宗方济各邀请信众在告解圣事中与上主和祂的慈悲相遇,如同福音比喻中自称为罪人的税吏那样,恳求上主怜悯,不要学同一个比喻里的法利塞人掩饰自己的脆弱、沾沾自喜(参阅:路十八9-14)。
静默下来,好像不做什么;事实上,静默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它使我们的心醒悟,更为敏锐;“默存心中,反复思想”(路2:19);我们会察觉到内心的世界以及外在的风吹草动;静默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谁,也意识到我们自已是天主所赏赐的
教宗说:“圣神陪伴教会走它的路,这条路伸延在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来临之间。耶稣向宗徒们说:‘我去,但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来’(若14,28)。在基督的去和再来之间,就是教会的时间。
去厄玛乌路上的两个门徒“认不出他来”(路24:16),玛利亚把他当成了园丁(若20:15)。在其他场合下,他不得不显露他的伤痕,才能被认出来(路24:40;若20:20,27),似乎单看他的面貌不够。
随着人流,绕着迂回曲折的盘山路,我们开始拜苦路。人流拥而有序、挤而不乱。山路每个拐角处的苦路亭,都供有耶稣受难浮雕。我随着朋友走到亭子前,肃立,深深地鞠躬,再缓缓地前行。
耶17:5-8;咏1:1-6;格前15:12,16-20;路6:17,20-26追求福乐是人的自然渴望,然而,许多人却常常牺牲自己的“福气”,企图换取他人所建议的“幸福”,却毫无所获。
他沿着这样的路前行。基督徒拥有超性之德,那是对抗自满的伟大解药。某些道德上无可指责的男人和女人,在认识他们的人的眼中,是多么频繁地去冒自负和傲慢的风险呀!这恰恰就是在福音中提醒我们要提防的那个危险。
列上19:16-21,咏16:1-11,迦5:1,13-18,路9:51-62人生目的是一个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跟随主耶稣基督,我们就有了为了天国,为了参与主耶稣救世爱人事业而奋斗的人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