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感恩节是个快乐的日子。可在许多年以前,有对年轻的夫妇却在以绝望的心情迎接这一节日的到来。因为他们太穷了。他们的心情糟透了,夫妇俩没讲几句话便吵了起来。这家的孩子只能无奈且无助地站在旁边。
小时候,我曾趴在母亲的膝头,问:“妈妈,人为什么活着?”“没有为什么,人就得活着!”“可是,你总说生活很苦,有那么多烦心事,为什么还要活着?”“再苦再难,人都要活着!”母亲给不了我答案。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论基督徒的希望,强调这希望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临在於我们当中的基督。我们应效法基督,以生活见证表明希望的理由,善待近人,甚至宽恕伤害我们的人。
曾经一张张纯洁灿烂的笑容,如今有的已是愁眉不展;曾经一片片欢声笑语的会院,如今却各自独自生活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很多时候想选择逃离,但总有一个清晰的声音告诉我:祈祷、克苦、斋戒吧!
在我第一次以目光触及米勒的《晚钟》时,我知道,我已深刻地被它所俘获,这是一种无言的震撼力,像一股澄澈的电流,一下子击遍我的全身,在我灵魂的深处发光。
不知什么时候,姥娘脸上平添了这么多的皱纹,记忆中满头的乌发忽然成了眼前的苍苍白发。
梵蒂冈城(信仰通讯社)—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先教宗本笃十五世颁布《夫至大》牧函,重振了普世教会共同承担的将耶稣基督放在中心的传教责任。
他把我们的视线,由倾向忧虑自己的生活所需,转移到关注近人的需要。他推动施予的文化,去取代拥有的文化。他并不在乎我们施予多少,只在乎我们「怎样」去施予,怎样在关怀近人的微小行动中,付出更多的爱。
内容提要:正定教堂惨案发生之际,在上海出版、面向在华基督教差会的著名英文期刊《教务杂志》(TheChineseRecorder)上相继发表两封对日公开信。
「然而履行真理的,却来就光明。」〈若3:21〉「履行」真理?我们一般只会说「认识」真理,或「谈论」真理……但为耶稣来说,真理是要「生活」出来的。耶稣的言行往往是出人意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