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大家对堂区史愁眉不展之际,上个世纪末在清理教堂一侧倒塌的房屋时竟发现了一贞女墓碑:清故显姚仉氏之墓、大清康熙18年(公元1664年)12月14日立,早年加入圣母会。
我的母亲李爱清今年78岁,她是内黄县梁庄镇天主教会会长,一位热心教友。母亲是幸运的,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祖父竟做出了一个超人的决定--让母亲到外边去上学。
五册,钟鸣旦、杜鼎克等编,台湾辅大神学院出版社,1996)和北大郑安德先生编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册,郑安德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2000)及一些清代的善本,我提出:从文献上来讲明清时期的耶稣会士教将
古礼新晖承道脉,笙歌清韵同归。婵娟万里沐慈悲,人间彰主荣,山海共芳菲。
张严清会长回忆,5·12汶川地震的时候,外村捐款较为常见的是上门呼吁动员,所募集的也大多是一元、两元的零钱,而本村在教堂门前摆设了捐款箱,很快就装满意了五十、一百的捐款,七百多人共捐款一万七千余元
江情得到回信,知道小姐不讨厌自己,就写了首诗,再次捎去,诗的内容是:“空腹清吟托袅烟,樊姬春思描红船。相逢何必蓝桥路,休负沧波好月天。”小姐读诗后,假装生气地说:“萍水相逢,就来撩人。”
至于这么多年服务过多少教友,带领过多少慕道者,谁又能记得清呢?祥路兄弟就是这样一个人,就如他QQ上的个性签名一样,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低调、淡定。
下雨刮风,挡不住何笑华老人服务教会的脚步;大雪天,他不顾年岁已高,会早早赶到,清扫堂院的雪,然后用三轮车清倒掉。
……平静了一会儿之后我婶清醒了,她惊奇地问:“七婶,你们今晚怎么会到我家来?”我叔便把来龙去脉告诉她。她听了大为震惊,当即表示要跟七婶信天主教。
(咏84:11)她一无挂虑,几十年如一日清心事奉主。耶稣说: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5:8)一个事奉主的人,不能三心两意,脚踏两只船,事奉天主又事奉金钱,这样怎能得见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