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9月24日下午在拉脱维亚阿格洛纳天主之母朝圣地主持弥撒,这是当天的重要活动之一。天主之母朝圣地大殿始于18世纪,由道明会士建立。
(梵蒂冈电台讯)在联合国和欧洲议会的推动下,日前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召开关於文化对话的第3届世界论坛,主题是:2015年後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文化。
当天的《圣咏》关於天主写道:上主对祂的一切受造物仁爱慈祥(参阅:咏一四五9)。第一篇读经节选的《依撒意亚先知书》也描绘道,天主像爸爸对待婴儿那样与我们交谈,尽可能模仿婴孩的语气发出稚嫩的声音。
教宗方济各在9月7日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的要理讲授中,继续他上周开始的“分辨”的新主题。教宗以圣依纳爵为例,强调天主如何在突发、偶然事件中来实行祂的工程。
“他的祈祷听起来无懈可击,他表面看起来是个虔敬的人。然而,他非但没有向天主敞开自己,没让天主接触他内心真实的情况,反倒虚伪地掩饰自己的脆弱。
天主教的中文名称,是明朝末年在我国传教的外国传教士所拟定。“天主”二字,是天主教称呼宇宙真主的名词,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惯称的“至上神”。这个名词始于明朝神宗万历11年,即是公元1583年。
这项由圣座文化委员会「外邦人庭院」所筹办的活动第三次在梵蒂冈举行,今年参与的儿童生活困顿,他们的父亲或母亲正在罗马、奇维塔韦基亚、拉蒂纳、巴里或特拉尼的监狱服刑。
即使我们经常「只在有需要的时刻」寻求天主,但是「天主看得更远,并邀请我们走得更远,不只寻求祂的恩典,更要寻求祂;不只把问题,更要把生命托付给祂」。
天主拯救祂的子民,并不是远远地站在一边,而是温柔地走近他们。教宗从第一篇读经中依撒意亚先知的话谈起,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天主与我们如此亲近,在这里,祂好似一位母亲,一位与她的孩子对话的母亲。
教宗方济各元月23日天主圣言主日在梵蒂冈宗座大楼书房窗口主持诵念三钟经活动。他在念经前的讲话中,省思了当天福音有关耶稣在纳匝肋会堂讲道的记载,并着重强调“今天”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