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例说,如果我们想谈论大海,在晴朗的天气时我们可以说大海是蓝色的,谈论大海的气味、海水是咸的,以及其它特性,但若我们想用一个概念来描述大海的全部,却无法做到。
我们是不是经常忽视我们身边人的需要?而会特别关注和看重那些能为我们做什么的人?同样,我们经常会忽视那些真正有需要帮助的人。
在我们的时代,由于其科学的世界观,这样的说法很容易引起困惑,甚至怀疑。问题的根源在于:今天,当我们试图给复活的现实下定义时,我们便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成尸体的复活。
因为,假如真的有一个在各方面都很完美的人突然站在了你的面前,我们又怎样来说服自己呢?如果说这篇作文的意义,我以为它更主要的是激发了我们在缺陷中对完美的渴望和追求。
“道”成人身,寓居在我们中间。无形的天主成为有形的人,创造者成为受造者,至高无上者成为卑贱者,至尊荣耀者成为极谦下者。我们不禁要问:天主为什么如此作为?
有时候,我们看问题,是出于自己的喜好,或按照自己的心境,怀着爱或恨,怀着嫉妒……。不!这不是天主的眼光。智慧是圣神在我们内做工,好让我们用天主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
但耶稣告诉我们:‘那一刻你们要鼓起勇气。我已经获胜,你们也将是胜利者’。这第一个关键词照亮了我们,让我们能走出生命中最艰困的时刻,那磨难我们的时刻。
我们会倾向於使用最高的称号,认为这样才是对祂超性幅度的最大尊重。不过,呼唤天主为‘父亲’能使我们与祂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就如一个儿童面对他的父亲时,知道自己蒙受他的关爱和照顾。
此外,圣召不可被缩减为只是司铎职务或修道生活的层面。圣召绝不「仅限于少数人的特殊经验」。「我们每个人都蒙召参与基督的使命,集结散落各地的人类,使之与天主修和」。
教宗解释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加里肋亚,这是耶稣与我们首次相遇的地方。我们在这个地方认识了耶稣,欣喜若狂地跟随了祂。因此,我们若想成为一个好基督徒,就需要牢记与耶稣的首次相遇,以及随後的多次相遇。